气象服务协会秘书长屈雅在会上发布了这份报告。
该《报告》将全国40个定标城市的气象旅游指数均值定义为“气象旅游综合指数”,用以反映我国气象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经过综合评估全国31个省份的40个定标城市,最终得出2024年气象旅游综合指数为66的结论。《报告》还深入剖析了气象旅游的八大消费趋势,通过详尽的数据和市场研究,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将科技创新和支持转化为旅游资源,以激活千亿级别的战略新兴市场。
我国六大气象旅游业态初步形成
根据《报告》的发现,我国的气象景观、气候康养、避暑旅居、避寒旅居、冰雪旅游以及观星旅游等六大气象旅游业态已初步形成。其中,气象景观类旅游城市在综合资源禀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报告》同时推出了六大气象旅游指数,为各城市制定了针对性的评价标准,这为各地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旅游景区发掘和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提升游客体验指明了方向。
《报告》提到,观星旅游虽然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其潜力巨大且正在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星空的向往,观星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气象旅游综合指数”,提高其权威性,并计划开发新的与气象相关的指数,如气象与新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指数,以更好地服务经济与社会。
气象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气象旅游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报告》也指出,尽管国内气象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产品开发仍处在初级阶段。当前的气象旅游资源开发形式单一,深度体验和互动性不足,文化融合度也有待提高。
会后,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石培华。他就《报告》中提到的问题提出,气象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强调了全产业链发展气象旅游的重要性。他指出,应将气象旅游资源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将科技深度赋能于气象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