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家长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因此会想尽办法为孩子补充营养。他们可能会效仿他人,为孩子购买各种奶制品来饮用。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并非所有的奶都适合孩子饮用,错误的选奶方式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一种奶都适宜所有孩子。许多父母不了解,错误的奶选择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构成威胁。就在福建,一名8岁的男童因为饮用了家长购买的“鲜奶”而出现了问题。由于长期饮用未经高温处理的羊奶,男孩最终被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并可能面临的风险。
这一悲剧的背后,是对鲜奶与生奶的区别认识不足。鲜奶,也就是经过巴氏消毒的奶,其生产过程包括了高温消毒的步骤;而生奶则未经严格工序消毒,其中隐藏的风险很大。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联合国粮农/世界卫生的报告指出,现在人们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途径是未经过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和未煮熟的肉制品。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路边现挤的“鲜牛奶”、“鲜羊奶”等原奶产品,这些未经杀菌等工艺处理的奶源,虽然营养丰富,但同时也是细菌的温床。若奶源受到污染,孩子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一旦感染布鲁杆菌,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烧、关节痛、疲劳、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生育能力。
那么,孩子何时可以开始尝试除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奶类饮品呢?先来看看专业机构的建议。
根据儿科学会的建议,当宝宝满1岁后,除了吃辅食之外,可以开始尝试喝全脂牛奶或低脂牛奶。营养学会则建议在1岁以后,在保证配方奶或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可逐渐添加鲜牛奶进行尝试。《居民膳食指南》也指出,对于13~24月龄的孩子,可以将普通牛奶、酸奶、奶酪等作为食物多样化的一部分。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其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不适合直接饮用牛奶。当宝宝满1岁后,其消化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已能较好地消化和吸收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宝宝的日常三餐已成为主要的营养来源,牛奶只作为辅助。
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每天的牛奶摄入量也有所不同。根据《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家长应注意这里的建议数据是指每天摄入奶的总量,包括母乳、配方奶、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