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言:“观察他的所作所为,探究其起因,了解其内心所安。人,何难寻其踪迹?人,又何难探其内心?”
孔子又说:“研习过往的知识,便可得知新的启示,这样的人方能成为他人之师。”
在古文中,当“所以”二字同时出现时,我们最为熟知的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此言强调的不仅是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这就像是要了解一个人为何要做出某种行为,他的初衷和内心驱动力,即常说的“初心”。
而“所由”指的是行为的方式和路径。即便是同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也会因个人习惯和性格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有的人善于寻找捷径,有的人则喜欢按部就班。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
"所安",即内心的安宁之所。人的内心所想,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表现。因为心为神之,口为心之门户。虽然表面和行动有时可以伪装,但如果内心不安定,那么其行为也会有所偏差。
"廋"字在此处意为隐藏。它提醒我们,有时候事物的真相或人的内心是被隐藏起来的,需要我们细心去发现。
对于“温故而知新”的理解,并非只是复习旧的知识以掌握新的内容。而是在不断的温习中,从旧有的知识里得到新的体悟和感受。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阅读,由于经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对书中的内容会有新的理解和感受。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体现。
新的认知并非来自那些我们未曾听闻的信息,而是来自于我们对已有知识的反复回溯和实践中的深刻体会。通过不断的感悟和体会,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