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管理系统_workflow工作流框架

2024-12-3104:29:54营销方案0

袁华、刘鹏、欧阳宁、莫建文,他们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学院,位于广西桂林的541004区域。

引言

工作流技术在处理复杂任务和集成异构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应用日益广泛。工作流是按照一定预先定义的规则,使得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参与者之间传递执行,从而实现全部或部分经营过程的自动化执行。不同的工作流模型有其侧重点,各有优劣。

1. 改进的过程定义元模型

元模型是描述工作流模型内在联系的模型,用于描述工作流模型内部的活动、活动之间的关系及活动属性。改进的元模型将表示业务规则的分支、汇聚以及约束嵌在活动的内部,并引入了问题分离(Separation of Concerns)原则,将活动细化为更小、更易管理的部分。

2. 工作流建模工具

为了描述过程模型,根据改进的元模型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结合XPDL过程定义语言设计建模元素类。通过继承关系和聚合关系描述了类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了类的共有属性和方法。建模元素包括Common类、Package类、Activity类等,并提供了动态加载和扩展接口,提高了建模工具的扩展性和通用性。

2.1 建模元素描述

建模元素类是描述工作流模型的基本单位,包括Activity类及其子类。这些类包含了活动的属性、方法以及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继承和聚合关系,可以方便地扩展和定制建模元素。

2.2 扩展接口及动态加载
2.3 建模工具操作类描述
2.4 有限状态机(F)的应用

有限状态机用于描述系统或任务的状态转换过程。有限状态机被应用于工作流的状态转换,通过定义状态、事件、迁移等元素,实现了工作流的自动化执行。

3. 建模实例:企业直报流程

以企业直报流程为例,描述了如何使用工作流建模工具进行建模。该流程包括填报年份、填写生产信息、提交审核等步骤,通过有限状态机的应用实现了流程的自动化执行。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工作流元模型和工作流建模工具,通过动态加载和扩展接口提高了建模工具的扩展性和通用性。以企业直报流程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工作流技术进行过程建模和自动化执行。

参考文献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