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的采油48队中,有一位始终坚守“对得起岗位责任”信念的队长,他就是肖聪。这句简单的话,却成为他潜心钻研管理、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他实施了包括“六化”标准化管理法在内的多项创新管理措施,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赢得了“管理专家”的美誉。
肖聪的言谈举止总是从容不迫,逻辑清晰,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从2008年从大庆石油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加入48队,成为一名采油工,到如今凭借创新管理方法成为行业内的佼臣,肖聪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不凡的跨越。
作为的“百面红旗单位”,48队一直承担着标杆和领跑的角色。当肖聪在2015年被任命为队长时,他深感肩上的重担。面对老标杆队伍的发展困境和变革难题,以及员工们的疲劳状态,他深知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他仔细研读历史资料,与班子成员共同研究讨论,并广泛征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
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调研,肖聪提出了“打造‘标准化采油队’,永葆红旗本色”的新目标。他进一步探索并实施了“六化”标准化管理法,将采油队的管理过程细化为生产运行、岗位操作、安全环保等多个管理单元,通过多角度、多方向的管理维度,实现了采油队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使管理过程从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型。
肖聪还通过单井生产制度试验,合理调整机采井生产制度,提高了系统效率。他开展了井站材料消耗对标试验,实现了全过程和全成本核算。为了提高生产指挥和维修抢修效率,他率先在全厂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建立了“采油队生产指挥平台”,实现了资源集成共享。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减员增效,肖聪引入了“数字化管理法”。他将全队管辖区域划分区块进行管理,总结出了涵盖数字化采集、传输和监管的数字化管理方式,确保现场资料全准率达到100%。这一举措使全队人员从他接手时的85人减少到现在的66人, even surpassing the target set by the superior department by 4 people.
肖聪的“中转站位标管理法”在大庆油田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他撰写的论文发表在级刊物上。他研发的3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得了厂一、二等奖。他还构建了“基于‘四个精细’的管理模式”,这一成果荣获了油田公司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在2016年,肖聪带领的团队荣获了大庆油田“金牌采油队”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