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基础导览
对于初涉工业自动化与控制领域的探索者,了解人机界面(HMI)的常识是必不可少的。产品由硬件与软件两大核心部分组成,其中硬件包括处理器、显示单元、输入单元、通讯接口以及数据存储单元等。而HMI软件通常分为两部分:一是在HMI硬件中运行的系统软件,另一是在PC机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的画面组态软件。本文将详细展开介绍人机界面的十项基础常识。
一、人机界面的基本功能与选型指标
(1)基本功能:
设备状态展示,如通过指示灯、按钮、文字、图形、曲线等形式;数据与文字的输入操作,支持打印输出;
生产配方存储与设备生产数据的记录功能;
简单的逻辑与数值运算能力;
能够连接多种工业控制设备,实现组网操作。
(2)选型指标:
显示屏的尺寸、色彩及分辨率;
HMI处理器的性能;
输入方式可选触摸屏或薄膜键盘;
画面存储容量的单位;
通讯接口的种类与数量,是否支持打印功能等。
(3)产品分类:
初级产品以薄膜键输入为主,显示尺寸通常小于六英寸;
中级产品以触摸屏输入为主,显示尺寸通常在六英寸以上;
高级产品则以计算机输入为主,显示尺寸通常大于十英寸。
二、HMI的常规操作流程
(1)明确监控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HMI产品;
(2)连接HMI硬件至PC机,将“工程文件”下载至HMI中;
(3)连接HMI与工业控制器(如PLC、仪表等),实现人机交互。
三、HMI与“触摸屏”的区别
严格来说,两者存在本质差异。“触摸屏”只是HMI产品中可能用到的硬件部分,作为鼠标及键盘的替代输入设备安装在显示屏前端。而HMI产品则是一种包含硬件与软件的人机交互设备。在工业应用中,虽然常将具备触摸输入功能的HMI产品称为“触摸屏”,但这并不科学。
四、HMI与组态软件的区别
HMI产品常被统称为“触摸屏”,它包含专用的画面组态软件及相应的HMI硬件。不同厂家的HMI硬件使用不同的组态软件,主要连接的设备种类为PLC。而组态软件则是运行在PC硬件平台、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通用工具软件产品,与PC机或工控机结合也能组成HMI产品。通用组态软件支持多种设备,如PLC、PC板卡、仪表、变频器等,因PC平台的强大性能(主要体现在速度和存储容量上),其功能更为丰富,常用于大型监控系统。
五、HMI中的操作系统
任何HMI产品都有其系统软件部分。这些软件在HMI的处理器中运行,支持多任务处理功能。对于高性能的HMI产品,如基于平板计算机的产品,通常会使用如WinCE、Linux等通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来管理系统软件的运行。
六、HMI的连接灵活性
虽然HMI产品起初主要是为了与PLC进行人机交互而设计,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电路的发展,现在许多具有串口通讯能力的工业控制设备,如变频器、温控仪表等都可以与HMI产品连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七、接口的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串行通讯接口外,现代的人机界面产品还具备网口、并口、U口等多种数据接口,可以与具有相应接口的工业控制设备连接。
八、通讯功能的普遍性
通用的人机界面产品都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常用设备通讯驱动程序。只要在组态软件中选择与连接设备相对应的通讯驱动程序,就可以完成HMI和设备的通讯连接。如果需要连接的设备的通讯驱动程序不在列表中,用户可以告知HMI产品的生产商,让其代为编制该设备的通讯驱动程序。
九、PC机与HMI的结合
PC机加上显示屏确实可以直接与PLC进行通讯,完成HMI的功能。但为了使PC机成为一个真正的HMI产品,还需要编制相应的组态软件。
十、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