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管理、情感表达训练、团队协作、场景应对……在崂山区总工会的推动下,12月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沙龙活动在中韩街道张村社区的村庄改造安置区建设项目部展开。该活动由崂山区总工会流动性EAP服务驿站精心策划并执行。
崂山区总工会深入企业一线,针对重点项目工地的职工需求进行了详尽调研。通过与各企业工会的座谈,工会发现了在一线建筑工人中存在着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艰苦以及复杂人际关系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对工人们的心理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传统的心理服务场所多设在街道、社区等公共区域,难以覆盖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导致工人们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为此,崂山区总工会提出了“流动性EAP服务驿站”的概念,该驿站与建筑项目相结合,无论项目迁往何处,心理健康服务驿站都能随之流动,为职工提供随时的心理健康服务。这一举措极大地拓展了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范围。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该驿站有效缓解了一线建筑工人的工作压力,为构建更加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服务驿站组建了一支包括心理咨询师、讲师、文娱师等在内的专业心理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根据建筑行业的特性和工人的心理需求,量身定制了如《心灵空间搭建,团队力量凝聚》、《情绪色彩调配,团队协同心声》以及《心灵安于行动中,协作保障周全》等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这些活动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
服务驿站还配备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服务设施,包括椅、智能音乐放松系统、便携式音响和麦克风、心理漫画书刊等,打造了一个轻松、舒适、专业的服务环境。
展望未来,崂山区总工会将继续完善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除了流动性EAP服务驿站外,还将创新实施“1+17+N”心理服务模式。以崂山区职工服务中心为原点,构建包括街道、社区、、企业和学校在内的五级心理服务体系,共设立17个固定心理服务阵地。这一体系将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提供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沙龙在内的多样化服务。据统计,全年共开展了近400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服务职工人数超过万人。
接下来,崂山区总工会将继续推行上下联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结合“1+17+N”心理服务模式和流动性EAP服务驿站,将“咨询+辅导”、“+疏导”、“手工+心理”、“运动+心理”以及“中医+心理”等服务送到基层,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单位门口就能享受到工会提供的优质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