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食堂经营方案_老年食堂运营模式

2024-12-3114:49:17营销方案2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明璿

自今年九月,我市公示了老年助餐服务单位名单后,各社区的老年食堂受到中老年市民的热烈欢迎与广泛关注。在实地探访中,记者发现老年食堂在餐品及就餐管理上存在一些不足。

老年食堂的餐品未能完全适应老年人需求

近期,多位市民向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反映,他们所居住社区的“老年食堂”在饭点时,更多被年轻人占据。有市民表示担忧:“老年人是否能在这样的食堂中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沙河口区现代服务大厦的老年助餐点,记者观察到午餐时间,部分老年人因菜品不符合其饮食需求而选择离开。例如,炸肉、炸鸡、花生米等食物过多,导致老年人咬不动。由于该处也作为大厦工作食堂使用,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就餐冲突现象明显。

类似情况同样存在于中山区亿达云集小区的“老年食堂”。除了老年人,这里还吸引了大量上班族及快递员、外卖员在此订餐。空间狭小导致环境显得凌乱,给老年人带来了不便。

送餐服务沦为“形式”

据了解,我市正构建一个从区域性助餐服务中心到社区(村)再到小区的全方位助餐服务体系。部分地方为老年人提供的送餐服务却形同虚设。如中山区青泥社区的老年助餐服务,受场地限制,仅提供线上订餐、自取服务,而不提供送餐。

对于该服务体系部分执行不佳的现状

在民政部门的观察下,针对老年食堂出现的问题,大连市民政局养老处负责人表示正在制定新的管理办法以规范市场。他们将根据老年人口规模、用餐需求等因素,科学布局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将鼓励各地区创新服务模式,利用现有资源及新建设施,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与监督

为确保服务质量,民政、市场等部门将定期对服务价格、食品质量、设施安全等方面进行检查。同时鼓励采用透明可视的方式公开展示餐饮服务过程,并借助“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手段接受社会监督。邀请不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参与服务内容检查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政协的建议

中山区政协王昌青建议,在创新形式和服务模式的要充分考虑服务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平衡。他提出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服务设施、物流网络等,以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老年助餐服务。

总体而言,为确保老年人的餐饮需求得到满足,相关部门需从细节出发,不断完善和优化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