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香菇怎么发朋友圈_蘑菇的朋友圈说说

2024-12-3114:53:36创业资讯1

从社交平台上流传的照片来看,这种“香菇”的菌盖光滑且呈黄褐色,菌盖下方有放射状的菌褶,菌柄为白色,与成年人的手指粗细相近。其生长环境多为腐叶较多的树林,因此成为了“打野”爱好者的新目标。随着采食热潮的兴起,不同的人对其口感有着不同的体验,有人觉得味道鲜美,但也有人表示食用后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

其中,市民詹女士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她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在一个遍布腐叶的地方发现了大量的这种野生菌,并带回家炒了一盘。仅半小时后她就感到胃部不适,出现了反胃、呕吐等症状,持续了一整天才有所好转。这次经历让詹女士对采摘野生菌类变得更为谨慎,并提醒身边的人不要轻易尝试未知的野生菌类。

还有市映,他们在多次食用这种野生菌后,出现了头晕、腹泻等不良症状。对此,一些野生菌爱好者已经开始将这种“香菇”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其中一位“打野”爱好者陈飞阳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将样本送往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检测,但目前尚未确定其种属,存在可能是一个尚未被记录的新物种的可能性。

另一位“打野”爱好者全术军表示,这种野生菌最初是在月初时被发现的,成都双流、龙泉等地的树林里均有生长。他所在的“打野”爱好者群内已有十几人尝试了这种野生菌,其中部分人出现了不良反应。目前群内已相互通知,停止采食这种野生菌。

关于这种野生菌的具体品种和毒性问题,红星新闻记者在10月17日向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咨询,并将采集的样本送往研究所进行DNA检测。李小林研究员再次强调,根据目前的检测结果,这种野生菌并们常见的品类,因此建议公众在获得确切结果之前不要随意采食。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