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丰收之际,江西崇仁县桃源乡西陂村,一位80后的种粮大户——宁佇,正忙碌于晚稻的收割工作。今年,她耕作了近五百亩的水稻田,其中优质水稻占地两百余亩,糯谷稻一百五十亩,普通水稻也逾百亩。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优质水稻与糯谷稻的收购价格较往年有了显著提升。优质水稻的收购价每斤达到了1.3元,而糯谷稻的价格更是上涨至1.42元。宁佇预估,今年的种粮纯收入有望达到三十万元左右,相比去年,这一数字增加了六七万元。宁佇也成为了粮食收储市场化的直接受益者。
“粮食收储迈向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河北柏乡粮食储备库的尚金锁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作为一家仓容量达五十万吨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柏乡粮库多年来一直活跃在粮食市场的前沿,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成为了当地粮食市场化收购的中坚力量。
我国的粮食收储市场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面激活了市场,盘活了产业。东北玉米的销售形势喜人,甚至一度出现抢购的热潮。近三年来,黑龙玉米深加工产能增加了13.1亿斤,预计到今年底,总产能将达到400亿斤,这极大地增强了玉米的就地转化能力,有效缓解了黑龙江多年的玉米收储难题。
粮食收储市场化不仅推动了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的转变,还通过“卖得好”反哺了“种得更好”。这一在全国范围内促成了优质优价粮食收储机制的形成。例如,位于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的五星面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今年调整了产品结构,专攻效益更高的专用粉。公司还加大了对优质小麦的采购力度,并计划建立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发展订单农业。
在粮食收储市场化的进程中,虽然粮食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在稳步推进的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今年,继续在东北地区发放玉米生产者补贴和大豆生产者补贴。一些主产区还了地方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粮食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化程度,还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