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的副校长钞秋玲教授于16日分享了她的见解:“在科技浪潮的冲击下,大学教育的步伐似乎难以跟上社会的快速变化。”她强调,强化国际视野、跨学科融合、实践导向和创新协作是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她认为,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将科学教育与产业深度结合,还能够为全球社会提供面向未来的教育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西浦是由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建的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大学。自其成立以来的18年里,西浦已发展成为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之一。学校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基础研究优势,正努力探索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的精英培养模式。
产金融合学院的陈峻松教授则表示,学院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旨在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教学注重实践驱动和市场导向,不断更学内容。
西浦芯片学院的陈伟教授提到,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技术知识,还需理解市场和企业运作。他强调了芯片产业链的复杂性和跨学科特征,以及实践驱动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慧湖学院的李毅教授则从科研评价机制的角度出发,表示学院不仅看重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还重视来自产业界的课题。
最终,钞秋玲教授表示:“未来,西浦将继续深化与各行业的合作与交流,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实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样的交流与探索持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