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者研发国产喷砂机,化石修复技术瓶颈
随着《侏罗纪世界2》的热映,人们对恐龙等古生物的好奇心被再次点燃。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化石的修复与展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同于电影中的虚构场景,现实中的化石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修复工作才能展出。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处博物馆内,藏品之中不乏大大小小的恐龙骨架和其他古生物化石。在这些化石的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古生物研究者正在为修复工作付出努力。其中,一个操作间内的两台喷砂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位正在进行古生物与地层学研究的研究生,是这些喷砂机的研发者之一。他来自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了更有效地清理和修复化石,他和他的团队特地研发了这款喷砂机。
这款喷砂机的灵感来源于船舶除锈的工业喷砂技术。表示,在本科阶段就开始接触化石修复的他,深知化石表面薄层的处理之难。“传统的工具如缝衣针、铜丝等,在效率和完美程度上都难以满足需求。”他们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技术,并最终转向了喷砂机的制作。
这套喷砂设备不仅包含了除尘、供气、光照和防尘等功能,还参考了国外类似但用途不同的设备进行了自主研发。介绍说,“这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化石修复的速度和效率。”它主要针对化石表面1-2毫米的地方进行剥离,对于更厚的部分,虽然也可以使用,但相对效率较低,更适合使用气动工具进行。
相较于之前使用的剔针、刷子或化学方法,喷砂技术无疑提高了修复的精度,同时也降低了操作难度。它能够在不了解岩层下化石骨骼结构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清理修复,使得修复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