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架构定义
(1)业务架构,作为TOGAF最早提出的理念,主要指代企业的战略、结构、关键流程等核心构成要素。
在企业架构思想诞生的1987年,尽管工程化已经进行了近,但如何在B端设计合适的软件仍然是个难题。IBM员工Zachman在其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信息系统架构框架》一文,此文后来被尊为企业架构的开创之作。Zachman的核心思想是架构是多视角的集合,是“一套架构”,而非“单一的架构”。简单来说,业务架构就是从多个视角观察企业所得的全面结果,它旨在使设计的系统与企业的实际环境相匹配。
(2)从操作性的角度定义,业务架构旨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构建整体业务能力规划,并有效传导至技术实现端的一种结构化企业能力分析方法。
业务架构的重要性及改进方向
整体而言,业务架构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布局,实现企业战略的落地。它要求从整体出发,考虑企业的全貌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业务架构还需具备结构化的特点,以便将业务认知结果有效地表达给技术人员。
结构化意味着要用模型等手段将业务架构设计成果表达成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形式。当前,虽然有一些建模工具和架构管理工具可用,但架构方法论的实践仍不够充分。将原有的业务架构和数据架构融合,形成新的业务架构是改进的方向之一。
具体而言,可以考虑将TOGAF中的业务、应用、信息(数据)、技术四个架构视角进行整合,让数据架构融入其他架构视角中。这样,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可以一起建立,流程和数据实体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被考虑和定义。
改进工作机制以推广业务架构
如果业务架构仅在技术圈内打转,将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业务架构应被视为推动企业战略落地、提升业务协、促进业务与技术融合的核心工具。必须改进工作机制,让业务架构师走出技术圈子,走到业务人员中间去。
这需要培养业务架构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前瞻性,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应用业务架构方法来解决业务问题。定期地训练结构化思维和沟通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业务架构对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业务人员面临技术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提升业技融合的支持能力是未来的关键。业务架构可以通过帮助业务人员结构化自己的思维,提高与技术人员沟通的效率,从而在不转行学技术的前提下,更好地支持数字化转型。
业务架构是推动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它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实现业技融合,形成合力。
业务架构最早由TOGAF定义,关注企业核心构成要素。它是一种结构化的企业能力分析方法,旨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并有效传导给技术实现端。当前,业务架构的实践需要改进,包括与技术设计的更紧密衔接以及改进工作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业务人员。
通过这种方式,业务架构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业技融合,提升竞争能力。这也对业务架构师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培养良好的思维逻辑和在业务与技术两边的适当深度。
通过定义、改进和推广业务架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和作用,从而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 持续关注和深化业务架构的学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