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流畅电商体验的逻辑后盾——商品管理体系详解
电商的繁荣离不开商品这一基石。商品管理作为电商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连接用户、商户和后台系统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商品管理体系与采购、订单管理、仓储、促销活动和物流等系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电商的完整生态。
商品管理体系的延展性,直接影响到平台的运营维护和长远发展。作为一名深耕生鲜电商领域的产品人,笔者将分享自己对商品管理系统的理解和经验,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也为初入行业的产品新兵提供一些帮助。
——我们先从图示开始:
商品管理基础概览-图示1
在经历多套自营生鲜电商供应链后台设计后,我们总结出商品管理系统必须包含的几个基础部分。
类目管理:电商系统中产品众多,通过类目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提高商品运维的效率。一般分为三级类目,其中最后一级——叶子类目,要注意名称的唯一性。例如,水果类目下的苹果–>富士苹果–>水晶富士的层级结构。
单位管理:商品的基础单位,即市场上的最小计量单位,如苹果以kg为单位,猕猴桃以个/粒为单位。库存单位则与商品的库存管理、进销存管理等息息相关。
品牌与属性管理:品牌管理帮助我们有效地商品的品牌信息,而属性管理则是在商品种类丰富时,引入的另一个管理维度。
前端与后台类目管理:前端类目方便用户查找商品,提高交易效率;后台类目则更多面向内部工作人员,相对稳定。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几个关键部分。
类目管理的核心地位:类目是商品信息的聚合地,通过合理的类目划分,可以大大提高商品管理的效率。后台类目负责商品的内部管理,而前端类目则更多地考虑用户的浏览和购买体验。
属性管理的意义:当商品种类繁多时,简单的类目划分已无法满足管理需求。这时,引入“属性”这一维度来管理具体商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属性分为基础属性、规格属性和描述属性,它们共同构成了商品的全面信息。
品牌与单位的协同作用:品牌管理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和商品的品牌信息,而单位管理则确保了商品库存和销售数据的准确性。两者协同工作,为商品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上只是对商品管理体系的简要介绍,实际的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平台的阶段、电商模式、商品量级等因素进行详细规划。每个电商平台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借助业务、产品、运营、研发等所有人的智慧,设计出一个既通用又符合平台特色的商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