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目标感_目标感的定义

2025-01-0107:55:08销售经验0

关于目标感和积极性的生成,其实有两种主要来源。第一种,即外部压力。当学生面临考试或其他形式的评估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目标感和积极性。比如,考试前学生会为了获得好成绩而临时抱佛脚,背书、做题等。这种由压力产生的目标感和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一旦压力消失,学生往往又会恢复原状。

而第二种来源,则更加根本且具有长远的影响。这就是来自“胜任”的感觉。当一个学生觉得他能够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便拥有了胜任感。他可以自如地管理自己的作息、学习任务,甚至是错题。这种胜任感会带给学生成就感,从而产生持续的目标感和积极性。

这种胜任力的形成,其实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一个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习惯越好,他就越有胜任力。从早上的起床,到白天的听课、写作业,再到物品的归位、审题等习惯,这些都是塑造学生胜任力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习惯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关系到他是否能成功完成学业任务和实现个人目标。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的任务就是从这种胜任力出发,去引导和帮助孩子。家庭教育不应只停留在日常的说教和沟通上,而应更加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因为只有当孩子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自信心才会真正地建立起来。

例如,昨晚我教我的二年级孩子学习发音标并成功让他拼读了单词"autumn",他的老师为此表扬了他。这种解决小问题的经历让孩子产生了成就感并增加了自信心。我趁机引导他继续坚持每天学习一些内容并形成习惯,他对此表示了赞同和期待。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任务或活动来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并督促孩子执行、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