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特斯拉的信息在职场各大媒体上频频出现,其翻倍的薪资吸引了众多有经验的OEM工程师。这引发了外界对于人才流向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是特斯拉在“挖墙脚”,抽走了我国汽车工业长期培养的人才。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众多跳槽至特斯拉的工程师,其背景多样,其中不少来自合资及外资企业。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人才流失,而是一种行业内的流动和重新配置。
许多在合资及外资企业工作的人才并非完全脱离了自主品牌的范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特斯拉的大多数人员曾负责产品导入、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及市场营销等方向的工作。这些人才的流动,为特斯拉的国产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职场变动,只是特斯拉国产化浪潮中的一部分。本文将从行业、咨询经历等角度,分享一些背后的关键信息。
特斯拉的引入,对于地方来说,是一百个愿意的事。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获得支持,还有助于吸引潜在投资。尽管有人质疑为何不保护自主品牌,但事实上,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是必然法则。
特斯拉的入驻,不仅以外资身份顺利进入上海,而且得到了资质审批的一路绿灯。这并非“卖地求荣”,而是地方为了长远发展考虑的策略。
一方面,引进特斯拉有助于培养出具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通过与特斯拉的竞争和合作,国内车企可以学习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特斯拉的引入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关注其零部件供应商不难发现,几乎都是世界一流的企业。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合作机会,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水平。
对于车企而言,人才流动是常态。虽然有人质疑自主品牌的发展需要更稳定的人才队伍,但事实上,人才的流动也有其积极意义。例如,从特斯拉等外资企业流出的工程师可以为国内车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自主品牌的发展也需要依靠高离职率来创造机会。离职的员工在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新的技术和理念,这有助于他们回到原单位后带来新的变化和提升。
看待特斯拉的引入和人才的流动,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不仅是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更是整个行业和的竞争。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求职者而言,选择合适的公司和岗位至关重要。在考虑薪资的也要考虑公司的背景、发展前景以及个人的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