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之际,一条关于番茄炒蛋的美食视频在网络上风靡起来。视频中,博主一再强调“一定要多加番茄酱”,仿佛少了它便失去了灵魂。这不禁让人思考,番茄究竟怎么了?在它的“主场”上,为何反而需要依赖番茄酱来增添所谓的“灵魂”?
番茄的演变史
直至1754年,英国皇家学会证实了番茄无毒可食,它的命运才有了转机。此后,酸甜可口的番茄迅速征服了欧洲人的味蕾,成为炖肉、煮汤、制作罐头的佳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与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战后,由于番茄无法适应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长距离运输,其种植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于是,人们对于番茄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追求口感,而是更注重耐储运的特性。
育种技术的取舍
植物育种是一门科学,旨在改变植物的特性以适应人类的需求。在育种过程中,专家们常常需要权衡产量、耐储运、抗病性等多个因素。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产量和保障供给成为了育种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往往伴随着口味和品质的牺牲。
经过多年的育种努力,“现代商品番茄”应运而生。它们具有大果、高产、颜色通红、耐储运、抗病等优秀品质,但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味却不如以前。尽管如此,经过育种专家的不懈努力和科技的发展,全球番茄产量仍取得了显著增长。我国更是成为了全球番茄产量最大的之一。
风味何去何从
面对日益普及的现代商品番茄和逐渐流失的风味,农科院及相关团队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部分基因位点的丢失是导致番茄口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找回失去的风味,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包括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多重组学分析等。
尽管果农、育种学家和消费者都在为番茄的变迁做出贡献,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将美味的番茄普及到全球。在追求产量和供应的育种专家们也在不断努力寻找平衡点,以期在未来能够培育出既具有优良品质又保留风味的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