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经典散文_《我的父亲》艾青

2025-01-0117:26:18经营策略1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其诗坛成名之作,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他身陷上海法租界房所时,同时也是其监狱诗的代表作品。而《我的父亲》则紧随其后,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延安窑洞之中,成为了反战抗战诗的杰出代表。

将艾青的“监狱诗”与“抗战诗”相对比,两者同样以人物为主题。在《大堰河——我的保姆》问世之前,艾青曾创作了《在路上——为欢迎罗曼·罗兰来而作》,该作品积极响应了国际和的反战运动。

当《我的父亲》问世后,艾青又创作了另一首风格迥异的诗篇《吴满友》,真实展现了另一位劳苦大众的生活境遇。尽管《吴满友》的名气或许超越了艾青精心创作的《我的父亲》,但这并不影响《我的父亲》所蕴含的超现实哲理。

梦境中我常遇到我的父亲——

他的面容透露出前所未有的慈祥,

显现出对我的宽容与谅解。

他的言语温柔而平和,

仿佛他所有的苦心,

都是为了保护他的孩子。

/

去年春日里,我收到他的信件,

信中充满恳切的情感,希望我能回去。

他有许多重要的话语需要传达,

关于土地与责任的话语。

然而我违背了他的期望,

未能踏上归途。

我害怕家庭的重担会摧毁我年轻的梦想。

/

五月石榴花开的日子,

他带着失望离开了这个世界。

再看艾青、李又然与陆地的塑像,仿佛他们的精神仍在世间流传。

参照的《诗经》与外国的《诗学》,无论是“风雅颂”还是“真善美”,艾青的诗作都如风般自由、真实。至于“人鬼神”,无疑他的诗作中展现的是人性的光辉。亲情、友情与爱情在艾青的诗中交融,而其中爱情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

广西土地历史博物馆的策展人农肖晟向我介绍了麻子畲坡村口的塑像引起观众的关注情况。他特别关注名人传略的收集与出版。对于《李又然传略稿》我还在进一步完善中,而艾青的传记则得到了他的高度认可。

在麻子畲坡村口的艾青、李又然和陆地的塑像前,我深感他们的精神犹在。特别是李又然的沉思状,他在思考什么呢?虽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这一代人心中装着土地与,这是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谈及艾青的家风,他的第一首诗《我的父亲》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首诗写于延安,实际上就是一场关于土地问题的父子对话。在诗中,艾青描述了父亲多次要他回金华接管土地,但他最终选择了留在延安,这体现了艾青对土地问题的深刻思考。

广西土地历史博物馆的麻子畲坡村口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这些文化名人的精神传承。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