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知识梳理
本章主要对存货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一、存货简介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的、用于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正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以及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二、存货的分类与特性
存货可按经济内容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并可进一步细分为低值易耗品。按存放地点可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加工中的存货、委托代销存货等。存货具有流动性,属于流动资产,通常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消耗或转换为现金。
三、存货的确认与计量
存货的确认需满足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和成本可靠计量的条件。而存货的计量则涉及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及其他成本。
1. 采购成本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成本。
2. 加工成本
指在存货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费及制造费用。
3. 其他成本
指除采购和加工成本外,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支出,如特定客户设计产品的设计费等。
四、存货的盘存与计价方法
存货盘存方法包括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计价方法则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及毛利率法等。
五、原材料及其他存货的核算
原材料核算可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或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对于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以及出租、出借包装物的租金收入,也有相应的会计处理方式。
六、存货的期末计量与跌价准备
为客观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当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表明发生了跌价损失,需按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七、存货清查的核算
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来处理清查中发现的存货损溢。该科目应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且期末应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