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动态的变迁,电视产业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即使在双十二促销活动结束后,依旧维持价格低谷状态,此现象可追溯至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及液晶面板价格的下滑。
从各大电商平台不难发现,现今32英寸的品牌电视售价已低至499元,这一价格与2019年液晶电视价格的低谷持平。事实上,非知名品牌的电视价格更是低至350余元。值得注意的是,小屏电视的价格降幅虽显著,但大屏电视的降价幅度更为惊人。
回溯至2019年,55英寸电视的价格还在2000元左右浮动。然而如今,同样的电视尺寸仅需1199元即可购得,三年间价格降幅近半,这充分展现了当前电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各家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遗余力地展开竞争。
此种价格下调的背后推手主要是液晶面板价格的下跌。据市调机构TrendForce指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液晶面板价格便持续走低,今年以来跌幅更是加剧,且目前仍有下跌的空间。
液晶面板价格下跌的原因在于供给过剩。当前,液晶面板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已降至约七成,这表明液晶面板产能过剩问题已相当严重。为避免库存积压,部分面板厂商甚至不得不降低产能。
事实上,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现象早在2018年便已初现。当时,两大液晶面板厂商投建了全球最先进的10.5/11产线,导致液晶面板产能的大幅增长。市场需求却未随之增长,反而新技术的涌现还在不断抢占市场。
韩国两大面板企业三星和LGD在高端电视市场积极推广QLED、OLED电视,这使得大尺寸高端电视市场主要由韩国厂商占据,面板厂商则多在中端和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问题。
回望2020年,受新冠影响,居家隔离措施的实施曾一度带动了电视销量的增长。由于影响了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在升级电视时更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大尺寸液晶电视。这导致液晶面板需求一度供不应求,价格急涨。两大面板厂商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变化,2021年电视销量再次下滑。高端消费者开始转向高端QLED、OLED电视,液晶电视在高端市场的地位再次受到挑战。液晶面板供给再次出现过剩,价格持续下跌,这也促使了液晶电视价格的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32英寸电视的价格已降至599元,如今更是跌破500元大关。尽管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降价速度也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