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小陈茶事
近日,关于“白茶的保质期”再次被提起。
简洁回应,借用民间俗语:“一年茶,三年,七年宝”,足以揭示白茶的保质期远超七年。
但若过于笼统地回答,恐怕会被丢臭鸡蛋、加烂白菜,毕竟村姑陈可是个较真的人。
其实,多数茶友购买白茶,并非即饮,而是为了收藏。
买回家后,精心三层包装,确保密封干燥,静待老白茶的诞生。
这就像股市中的长线投资,存茶也是一种投资策略。
大家并不太关注具体的保质期数字,而是更注重白茶的陈化过程。
仍有细心之人会问及某些品种的特性和存储问题。
理论上讲,“老白茶”一词泛指三年以上白茶。
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都可以成为老白茶。
除了年份要求外,它们的品质还需从色、香、味等多方面判断。
白毫银针同样可以久存,甚至老茶白毫银针备受资深茶友追捧。
尽管不常拿出来饮用,但只要封存在纸箱里,心里便觉得美滋滋。
遗憾的是,市场上白毫银针的年老产品相对稀少。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原因一:白毫银针产量低
白毫银针的采摘期短,通常只持续7-10天。
天气状况直接影响产量,阳光充足时产量较高,反之则可能减产。
而且,在春茶季乍暖还寒的时节采摘,其芽头、的,蕴含了丰富的精华。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喜爱白毫银针,其产量虽有所提高,但总体仍属稀缺。
原因二:白毫银针制作难度大
尽管白茶的加工工艺看似简朴,但不同品类的白茶加工难度是有区别的。
白毫银针的结构特殊,其芽头内含多层笋壳状结构且每层都覆盖着白毫。
这增加了加工的难度,需要制茶师有丰富的经验和耐心来确保每一层都干透。
技术不到位或耐心不足都可能导致白毫银针的品质受影响。
有些茶商为了避免风险而选择不大量存储白毫银针。
尽管白毫银针数量稀少但珍贵无比。物以稀为贵,它始终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优质的、工艺得当的白毫银针更是珍宝中的珍宝。收藏之前务必认真挑选、仔细把关。
存白毫银针的成本虽高但回报也丰厚。多年后开箱品饮时那满满的幸福感是无法言喻的。
白毫银针从新到老都能为身体带来补益其效果只增不减。
这样的大惊喜正等待着每一个爱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