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运营人员和他们的团队,能巧妙地将多样化的活动融入到产品使用的路径中,让这些活动成为用户与产品互动、体验的一部分,不再仅仅看作是孤立的活动。
无论你负责用户运营、新媒体运营还是用户增长策略,活动策划与执行能力都是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无论你是刚入行的运营新手,还是有数年经验的运营主管、经理,活动的有效性和影响力都是衡量你能力的重要标准。
- 想要扩大用户,完成月底的KPI指标,你是否会策划一场活动来吸引用户?
- 想要提高两微一抖的关注度,你是否会通过一场活动来刺激用户的参与和分享?
- 想要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率,你是否会设计一场活动来增加用户的粘性和参与感?
活动的重要性,在运营的思维中根深蒂固。它不仅是增加用户、流量和转化的手段,更是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做活动并人都能做好。有些人思路清晰,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而有些人则可能缺乏计划,显得杂乱无章。这其实就是活动策划能力的差异。
对此,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公司没有专门的活动运营岗位,而我个人的职业规划也并未朝活动策划方向发展,那么我还有必要提升活动能力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掌握活动策划能力后,你可以更有效地独立完成许多活动,实现短平快的效果。这种能力在你的工作中将大有裨益。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活动策划和运营方面的经验。这篇文章的内容将围绕我策划活动的流程展开,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概括来说,活动的目的主要分为三类:品牌宣传、流量获取和转化付费。其中,品牌宣传类的活动可能是市场部门同事主要负责的;而运营人员更多接触的是后两类活动,尤其是与流量获取和转化付费相关的活动。
在策划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人群。例如,如果是为了拉新裂变,那么目标人群主要是潜在用户;如果是为了推动用户完成某项操作,那么目标人群就是那些已经使用产品但尚未完成该操作的用户。
在明确了目标人群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他们的喜好和需求。活动的本质是交换,我们用奖励来交换用户的参与、时间、活跃和付费等。
了解活动对象的喜好和需求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奖励是否足够吸引目标用户?我们的活动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找到这些目标用户。这需要我们分析我们的产品、用户画像以及可能的触达渠道。
以一个K12教育机构的为例,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家长的朋友圈进行裂变拉新。但我们需要思考:活动的对象是家长还是孩子?活动的目的与活动对象的目的是否一致?如何把我们的目的包装在活动对象的目的之中?
在策划活动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活动的吸引力以及力度是否适中。过大的力度可能导致成本过高,而力度太小则可能无法吸引用户参与。
我们还需要关注活动的形式是否有创意、是否新颖。在信息的时代,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突围而出。
除了上述的点,我们还需要关注活动的核心路径是否顺畅、用户体验是否足够好。我们需要降低用户的参与成本,包括理解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和信任成本等。
例如,通过详细介绍主讲人的背景和荣誉来为活动做背书,降低用户的信任成本;或者通过透明的活动规则和明确的引导降低用户的理解成本和时间成本。
任何的活动都有复盘的意义。成功的经验需要总结提炼,为未来的活动提供参考;失败的活动也需要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
对于运营新人来说,通过策划和执行简单的活动可以开始建立自己的运营体系并培养测试与数据的能力为将来更高难度的运营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