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目标的作用和意义_有了目标之后应该怎么做

2025-01-0219:32:26营销方案0

明确目标,构建团队,关注过程,收获成果(管理基础步骤)

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任务,让人无从下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也可能会陷入“救火”的状态,这其实是因为缺乏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如何使管理从混乱走向有序?关键在于遵循规律,讲求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需利用可支配资源进行计划、、领导、控制和协调。

以下是管理的基本步骤:

1. 确定目标

目标是企业运营的指南和衡量标准,它是对未来结果的理想预期。当管理者明确了目标,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目标管理是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之一。要从终点出发,制定目标是管理的基础。

年度目标的本质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各部门的基本职能在于帮助企业赢得市场、获取利润和满足客户需求。若目标缺乏增长性或对企业改善无益,那便失去了目标的意义。

要实现有效的目标管理,需遵循ART原则,即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和时间限定。

目标分层次进行,包括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和岗位目标,以及年度、月度、周和日目标。

2. 团队建设

管理最大的浪费是在不合适的人身上投入时间和资源。

"选用育留"不仅是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每个部门管理者的责任。用人标准可从能力素质、态度、价值观和业绩贡献等方面考虑。

在人才选拔中,可采用STAR行为面试法评估候选人是否符合企业标准。在团队组建时,应注重优势互补,分配不同角色,构建权责利的框架,以实现1+1>2的团队效果。

企业基础在于制度流程约束的管理机制,动力则来自激发团队活力的利益分配机制。要持续提高竞争力,应打造学习型、复盘型的理念。

3. 过程控制

好的结果源于好的过程。管理者应善于进行风险管理,把握关键环节,确保管理产生价值和成果。

即使团队成员能力一般,但若遵循一流的流程,也能取得一流的结果。

如麦当劳所展示的,制定标准和流程,保证员工按照其执行,可以提高效率。

在团队工作中,既要确保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也要关注异常情况,以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

对于生产型企业,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需严格控制每个生产环节。

有效管理工作任务包括任务的布置、执行过程的监控、关键环节的监督和结果的验收。

早会、晚会和周会是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

早会可让员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布置当天任务。晚会可回顾工作,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习惯。周会则可总结经验,分享亮点。

4. 成果呈现

结果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衡量能力的标准。企业盈利、质量合格、成本降低等都是结果的体现。

结果需量化管理,不仅要求完成工作数量,还要求承担经济责任,即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高效的执行力是获取结果的核心要素,它受到态度、能力和行为的影响。

态度反映主观能动性。能力则直接影响工作效率。行为是直接创造结果的环节。

拥有良好心态、强大能力和到位行为是获取结果的保障。

欢迎加入“领导管理笔记”学习交流群,与志同道合的管理者共同成长。

单独前行可以快速行进,共同前进则可走得更远。

在修行之路上结伴同行,怀揣各自追求与梦想走向卓越人生之路。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