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收益分红作为创新转化型的中长期激励工具,在国有科技型企业中逐渐受到重视。
在理论及实践层面,项目收益分红对于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针对上述激励需求,众多科技型企业开始研究企业开展项目收益分红的可行性,并参照《科技型企业实施分红激励工作指引(国资厅发考分〔2017〕47号)》的要求。
其中提到的“项目资产、人员边界清晰,核算独立、收支明确”是企业在实施项目收益分红时必须达成的标准。那么,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问题一:“项目资产、人员边界清晰,核算独立、收支明确”的具体含义
在许多科技型企业中,设备仪器和办公场所往往被多个科研项目共用,多个科研项目成果也会共同生产出最终产品。明确各项目边界及独立核算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项目资产、人员边界清晰”,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需与项目紧密关联。固定资产包括专用的土地、建筑物、设备仪器和办公用品等;无形资产则主要指专有的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与项目相关的智力成果。
而“核算独立、收支明确”则要求科研项目需建立独立的账套,将项目的收入、成本及费用进行详细核算。对于由项目相关资产产生的折旧、人工成本等应直接计入该项目。
问题二:如何界定项目的成本和费用
为更好地操作项目独立核算,可参考《关于印发<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统计规范(试行)>的通知》(国统字〔2019〕47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文〔2016〕195号)这两个文件。
其中,47号文对R&D经费内部支出的性质进行了定义,而195号文则具体指出了研发费用包含的科目及各项费用科目的归集范围。
企业可依据这些文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项目研发费用的包含科目,并建立配套的项目独立核算管理制度。
问题三:如何核算项目收益分红的提取基数
在实现了项目的独立核算后,如何计算项目收益分红的提取基数就成了关键。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对应着不同的提取基数。
例如,对于通过科技成果转让或许可的方式进行转化的项目,提取基数为转让、许可净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及研发费用后的金额。而对于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的项目,则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提取基数。
无论是哪种转化方式,都需要在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收益能够覆盖之前所有投入的基础上,再确定用于激励的收益分红提取基数。
项目收益分红不仅是国企中长期激励工具的一种,更是推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希望更多的国有科技型企业能够重视并应用这一机制。
共同为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