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谢之迎 江昱玢
国产剃须刀领军企业,突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根据8月15日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飞科电器在报告期内的营收达到了22.79,同比增长三成,归母净利润为4.56,同比涨幅超过45%。这家企业以一把小小剃须刀,赢得了360的市值,其背后有着一段非常励志的故事。
飞科电器的创始人李丐腾,1972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凭借白手起家的努力,于23年间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双头旋转剃须刀。他以“提升品质,打响品牌”为经营策略,在中端市场站稳了脚跟。飞科剃须刀的市场占有率一度突破了50%,销量甚至超过了飞利浦。
2016年4月,飞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了A股市场上首家个人护理电器企业。作为公司的实控人,李丐腾持有公司88.4%的股份,按照当前市值计算,他的个人财富值已近320。
面对市场变革
近年来李丐腾所面临的剃须刀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面对飞利浦、吉列、博朗等海外品牌的竞争外,国内市场上也面临着小米、华为等巨头的围堵以及奔腾、超人等新秀的冲刺。
在2020年,飞科的业绩出现了拐点。主业的剃须刀年销量从2018年的6600万只下滑至5655万只,当年营收和净利双降,跌幅均超过5%。次年下滑态势持续。尽管2021年的营收有所增长,但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7%。
更让李丐腾感到压力的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在2021年,飞科自产电动剃须刀的直接材料成本较上年同期上涨近三成。
面对众多不利因素,李丐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复盘,认为公司经营上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早期核心品类的定位相对低端。在2020年之前,飞科剃须刀的均价低于行业均值,盈利空间相对狭窄。公司的销售渠道层级繁杂,导致触达零售终端和消费者的效率低下。公司在业务拓展上未能见量增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飞科电器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
业绩的改善与挑战
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飞科电器在2022年上半年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4,同比增长了86.46%。这表明公司在现金流方面有所改善。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在上半年仍然有所增加近5000万。
为了降低成本开支和确保生产的灵活度,李丐腾透露在财报中,飞科采用了一种“自主+外包”结合的生产模式。今年上半年外包生产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了48.76%。然而在技术新品和高端产品的生产上,飞科仍保持着自主控制权。
值得高兴的是,飞科的股价在过去10个月里一路攀升,最高涨幅近135%。这显示了市场对飞科电器的积极评价。
发力高端市场
在电动剃须刀市场上,飞科与飞利浦两大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以淘宝平台为例,这两大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6%。然而两者的品牌定位和价格区间存在显著差异。飞利浦定位中高端市场,均价超过300元;而飞科则主要面向下沉市场和走性价比路线。
面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李丐腾明确指出,“技术研发和品牌运营是飞科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近两年飞科在产品和品牌升级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在产品方面推出了感应式“星空剃须刀”、便携式“太空小飞碟剃须刀”等高端产品系列价格均在200元以上。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销售均价还推动了品牌的形象提升。
销售渠道与营销策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