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费市小学的角落里,一场由厨余垃圾引发的创意风暴正在悄然展开。那些常被忽视的石榴皮、湿哒哒的葡萄皮、脏兮兮的洋葱皮以及玉米叶,在这里,它们都化身为珍贵的资源。
近来,在老师们的线上引导下,学生们正将蔬果皮等废弃物变废为宝。他们学习制作植物染料,采用传统的扎染工艺,将五彩斑斓的布匹染成各色,再制作成古色古香的团扇、香包等文创佳品。
无论是汪雨荷同学对于厨余垃圾变染料的惊奇,还是其他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动手准备,每一个环节都见证了孩子们对环保与艺术的热爱。他们洗刷、烧煮、捆绑、浸泡,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自然的尊重与对创新的渴望。
通过夹子、棉线等工具在布上进行的夹、扎、绑等操作,孩子们的创意在布匹上得以展现。而当这些布匹被放入煮好的植物染料中时,色彩的变幻与交织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最终,他们制作出的作品色彩深浅不一,花纹各异,散发着淡淡的草木之香。
穆若珏同学对此赞叹不已,她不仅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还学到了小苏打与植物反应的奇妙知识。而团扇、香囊等作品的问世,更是展现了孩子们的创意与巧思。
这所学校的扎染社团正是美术课堂的延伸,它传承着非遗文化,以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扎染教学不仅孩子们技艺,更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环保的重要性。
“植物染”这一概念在这里得以实践,孩子们通过厨余垃圾变身记,探寻草木染的奥秘。姚静静老师介绍道,这样的活动旨在传递环保理念,同时丰富拓展性课程内容,提高教育活动的体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