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流失率计算公式_整年的离职率怎么算

2025-01-0316:53:25经营策略1

截至2021年12月底,本公司12月份离职员工总数为189人。其中,已提交离职申请并完成离职手续的员工78人,收到旷工通知书的员工57人,口头提出离职但未提交书面申请的员工54人。整体离职率为6.6%。

从整体视角观察,本月离职率相较于上月的1.6%有显著增长,增幅达5.0%。值得注意的是,营销系统离职员工数量最为突出,共计179人,占公司月度总离职人数的94.7%。其中,已办理离职手续的员工72人,收到旷工通知书的员工53人,口头申请离职但未提交书面申请的员工数量依然为54人。

员工离职率的提升将为公司部门管理、、培训及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挑战和压力,同时对在职员工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各部门需关注并采取措施强化自身管理,促进员工成长,提升员工满意度,从而降低员工离职率,确保公司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

一、公司离职情况分析

12月份,生产、行管、研发、营销四大系统均有员工离职,共计189人。其中,生产部门离职7人,行管部门离职2人,研发部门离职1人,而营销部门的离职人数达到惊人179人。

1.1 离职率深度剖析

二、离职员工信息详解

从学历分布看,本月离职员工中,硕士及以上2人,本科54人,专科93人,中专及以下40人。就司龄分布而言,1年以下员工离职人数最多,达到107人;紧随其后的是1至3年司龄的员工62人。在3至5年、5至8年及8年以上司龄段亦有员工离职。

三、营销离职员工劳效探讨

在营销团队中,流失的员工劳效情况显示:管理人员占一定比例,不同劳效区间的员工均有流失。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劳效在3万以下的员工流失较多,尽管这部分员工的流失对业务拓展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四、离职原因及应对策略

通过与离职员工的交流与访谈,我们得到以下反馈:公司营销系统的导致部分员工被淘汰,成为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部分员工占营销总离职人数的63.69%。口服制剂市场的离职率相对较高。针对此情况,我们应更加关注新员工的培养与留存。

同时发现,部分营销人员在离职流程中存在拖延现象。部分人员在提交离职申请后,签批流程进展缓慢。这既影响了员工的离职体验,也增加了公司的劳动风险。我们建议各部门负责人积极督促已确认的离职员工尽快完成相关手续。

根据离职调查表的数据显示,多数员工因公司福利、职业发展机会及工资等因素选择离开。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

五、改善建议与措施实施

1. 加强新进营销人员尤其是短期员工的成长支持与技能培训。在办事处层面建立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机制。

2. 强化核心营销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与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3. 对销售进行管理与技能培训的双重加强。鼓励年轻学以致用,快速成长并稳定团队。

4. 在追求人员增长的同时合理配置资源并提高人均劳效。

企业要具备发展前景必须有一个清晰且振奋人心的愿景或目标来激励全体员工共同前进。企业的前进脚步也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领导者的前卫性至关重要因为这关乎企业的战略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一个具备前瞻性的领导者能够引领全体员工向前发展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同时重视发掘和激发每个员工的潜力通过提供培训平台与机会让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金钱待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键在于科学地给予金钱以体现平等、贡献与价值。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