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第三的泛娱乐直播平台陷入困境,众多主播的未来归宿引人关注。在网红转型短视频战场的趋势中,生存的机会与挑战并存。
三月的一个春日,熊猫直播的COO张菊元在工作群中发布消息,宣告公司遣散员工,引发行业震动。随后,官方微博宣布关闭服务器,下架应用,传言熊猫直播倒闭成真。
面对直播行业的多事之秋,许多主播及公会负责人在熊猫直播北京望京soho的办公区,就工资、分成欠款及合同等事宜进行交涉。除了曾被各大平台挖角的大咖和吸金能力不俗的实力网红,更多的主播对行业未来感到迷茫。
一些主播决定离开直播圈,转战短视频领域。深圳的八位网红主播便宣布解除合约,退出公会。川籍主播媚便是其中一员。她感觉直播风格和内容需要不断尝试以吸引流量和关注,但两年来的改变让她感到成长乏力。
对于像媚这样的主播来说,转型短视频可能是逃离直播困境的途径。专业人士也指出,短视频行业很快将进入严重同质化阶段,竞争将趋于白热化。那么,短视频究竟是网络主播们的“续命”权宜之计,还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新赛道?
当前,流量虽然可观,但变现模式单一。曾是一名网红的杭州短视频达人“鱼”,在转战短视频领域后发现,相比直播,短视频的变现途径更为有限。平台补贴减少,打赏也不理想,因此她正在寻找新的变现手段。
从直播转战短视频领域的主播李佳恒发现,虽然短视频形式自由,时间更灵活,但商品转化率却大不如前。不过他也发现,MCN机构在短视频商业化过程中推陈出新,通过软性广告、产品植入等方式实现商业化。
广州一家中型MCN机构的联合创始人曾铮表示,他们不依赖平台补贴,通过软性植入广告实现盈利。他们正在努力说服广告主接受这种推广方式,并培养与博主之间的信任感。现阶段,他们主要服务于初创或需拓展市场知名度的小品牌。
对于MCN机构和网红来说,签约关系更像经纪公司与签约艺人。机构统筹策划内容,博主专注内容创意和技能提升。这种关系让博主之间少了竞争,多了合作,为博主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氛围。
尽管平台仍在摸索最佳的商业化变现途径,但内容和生产者的商业化创新已经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博主和MCN机构在短视频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无论是直播还是短视频,都需要平台、内容和生产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随着强内容的短视频内容机构越来越多,网红的职业化选择也越来越普遍。
与此我们也要关注到平台的商业化变现依然处在困窘的状态。但或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先放水养鱼”,只有把内容生产者、观众和行业氛围“养熟了”,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至于如何避免走上直播行业的老路,还需行业巨头们共同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