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闲聊时,我曾提及某人的投资决策。他们选择做高频量化,而非其他如A选项等。这引发了读者的好奇,询问了背后的原因。
高频量化的魅力何在呢?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常说的“不可能三角形”—低风险、高收益、流动性,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同时满足。但高频量化交易却能打破这一局限,尤其是在资金规模不受限制的情况下。
想象一下,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策略,其实也带有高频量化的影子。他追求的是快速决策,短线交易,选择那些具有高回报潜力的机会,并迅速行动。这种做法在早期资金规模较小的时候尤为有效。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高频交易就像是光的高速闪烁。我们的视觉系统因为光的视觉暂留效应,让我们误以为光是连续的,但实际上,它是通过一系列的闪烁来实现的。同样地,在金融市场中,高频交易也是通过快速买卖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再进一步说,我们身处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微观与宏观交织的世界。庄子、等哲学家的思想中,都蕴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他们认为,通过深入研究微观世界,我们可以洞察到宏观世界的真相。在金融领域,高频交易就是这种探索的体现,它让我们进入微观世界,打破宏观世界的局限。
那么,为什么说与高频交易之间有联系呢?因为感知的局限性使得我们难以捕捉到高频的细微变化。而高频交易者却能借助技术工具,捕捉到这些变化并利用它们来获取优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对A的说法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唯一目的;但对于专业的高频交易者B来说,他们追求的远不止于此。
高频量化的本质就是进入微观世界,打破宏观的限制。它不仅是一种投资策略,更是一种。通过研究微观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宏观世界的运行规律,从而在金融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