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广西普通油茶大树嫁接茶花成效分析
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桂科AA17204058-10)资助;广西林业科技项目(桂林科研[2016]第14号)支持。
戴军等
油茶(Camellia spp.)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多个省份,其产品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国大部分油茶林存在低产问题,主要原因是种源混杂和缺乏管护。近年来,通过嫁接技术改良油茶品种,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广西地区的普通油茶大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嫁接不同品种的茶花,分析早期嫁接成效,旨在为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疏伐植株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该地区属带季风气候,适宜油茶生长。
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主要采用岑溪软枝油茶实生容器苗和不同品种的茶花接穗。
3. 试验方法
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上盆后恢复良好的普通油茶树桩为砧木,进行不同品种的茶花嫁接。包括嫁接前的准备、嫁接过程、嫁接后的管理等。
二、结果与分析
1. 不同品种茶花的嫁接成活情况
嫁接后的成活率情况较好,枝成活率均高于90%,而不同品种间的芽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某些品种如‘乔依’的芽成活率较高,而‘花仙子’的芽成活率较低。
2. 砧木嫁接口与接穗生长的关系
砧木嫁接口的粗度与接穗抽生新梢的粗度和分枝数呈正相关,即嫁接口越粗,越有利于接穗的生长和分枝的形成。
3. 组合嫁接中不同品种茶花的生长差异
不同组合间的茶花生长情况存在差异,其中组合1中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而某些品种如‘格兰马歇尔’和‘紫罗兰’在不同组合中的生长较为稳定。
三、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茶花在嫁接后的生长情况,发现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嫁接口的粗度与接穗的生长有一定关系。在组合嫁接中,不同组合和同一品种在不同组合中的生长也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油茶低产林改造和茶花种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于嫁接口粗度与接穗生长的关系、组合嫁接中品种选择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例如,嫁接口较粗是否能提供更多营养以促进接穗的生长,以及如何选择生长势一致的品种以利于树桩盆景的培育等。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可以为实际生产中油茶林的改良和茶花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