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岁月中的烟火情,乡村生活的气息总让人心生向往。每当谈及烟火气,我的思绪便会飘回那充满朴实无华的家乡老屋,那儿的西屋黛瓦房顶上的烟囱,那儿的妈妈用大锅烧饭的情景,都饱浓厚的乡村生活韵味。
儿时在老家,妈妈常常使用那口黑色的铁锅,它稳稳地置于铺着白瓷砖的灶台上。借助手拉风箱的助力,我们烧的是各种柴火。我们几兄妹经常外出拾捡干草、树枝、木块等燃料。因为家前有座船厂,废弃不用的木花、木片、木块等成了我们的宝贝。
记忆中,生火是大锅烧饭的首要挑战,其中蕴含了无数智慧。
妈妈生火时,火柴划燃的“嗤啦”声响起,她点燃晒干的草料、木花等火种。随后,她小心翼翼地用细小的树杈和木片慢慢引燃。这时,她会手拉风箱,但需注意风力大小,过大则可能将炉膛内的火苗吹灭。待火烧得旺盛些时,加入大块的木料,火势便可更旺更持久。锅中的饭菜渐渐熟透,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烟囱里冒出的黑烟随风飘散,与天上的云融为一体。
在风力大、风向逆的情况下生火则颇为费力。此时即使有天然风的助力也难以奏效,烟囱内会倒灌浓烟,整个屋内都弥漫着灰色烟雾。这样的天气里,饭菜的烹饪时间会延长许多。尽管如此,大锅烧出的饭菜却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大锅烧饭有其不便之处,但妈妈仍钟爱这种传统方式。每当逢年过节时,即便家中已有煤球炉、煤气灶等现代化厨具,她仍偏爱使用大铁锅。这不仅仅因为其容量大,更因为用灶台大铁锅做出来的饭菜味道更香、更好吃。
春节前夕的忙碌中,妈妈总是会用大铁锅蒸馒头、做豆腐等。我常协助她揉面,这虽是体力活却也考验耐心。面团经过反复后越发柔软光滑。蒸出的馒头筋道有嚼头,香味扑鼻。此时的我虽手腕疼痛但已忘却疼痛。
端午节时,妈妈同样会用大锅煮粽子。我还记得那些清晨,妈妈早早地开始准备糯米、粽叶等食材。我帮她刷粽叶、包粽子、拉风箱。当夕阳西下时,锅盖被揭开,粽香弥漫开来。这些粽子经过余火和余捂制更加黏糯可口。
时光流转中,我们的生活愈发富裕、便捷。搬入高楼大厦的我们拥有了燃气、电器和暖气等现代设施。老家的房子、村庄和船厂都已消失在岚山港的建设中。我未曾再捡拾柴火而我们家也已不再使用大锅烧饭。
尽管如此那种亲切而原始的生活气息仍然留在我的心中那些朴实无华的岁月已成为我心中珍贵的回忆。
如今的我或许会去品尝各种美食但依然会亲手制作家常小菜用最简单的生活仪式感去追寻儿时炊烟袅袅的温暖烟火气。
人间烟火最能抚慰人心炊烟袅袅温暖了时光脚步柴米油盐调和了生活的滋味。
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我们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小确幸感知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与宁静。
感谢您的阅读洳之文隅壹点号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欢迎您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您的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