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行业的大潮中,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该行动方案,于11月28日正式对外发布,系统化部署了降低物流成本的路径和方法。
物流成本得到显著降低,效益更加突出
此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7年,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至新的高度,货物运输结构得以优化,铁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占比较当前有所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也预计降至13.5%左右。这一比率不仅反映了物流行业的成本效率,还体现了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
据发展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物流室副陆成云介绍,从2023年的14.4%降至13.5%,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动背后,代表着物流成本的大幅削减。若以2023年的GDP为基础计算,这0.9个百分点的降幅,意味着节省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将超过万,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
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整体步伐加快
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中,“推进铁路重点领域”被列为20项具体行动之首。方案中详细提出了铁路货运市场方案,推动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服务的转型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张晓东对此表示,此举解决了铁路货运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定位问题,将引领我国铁路传统货运模式向现代物流服务的性变革。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实际举措,如铁路运输与调度生产方式、加速普速铁路建设、建立价格体系等,相信这些措施将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
针对“新三样”出口实施新策略
本轮还特别强调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发展。其中,“新三样”物流高效便捷工程的推出,旨在加强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的国内港口仓储设施建设。
张晓东指出,由于“新三样”产品新、出口量大,现有物流体系在某些方面尚不能完全适应其需求。为此,方案针对性地部署了港口设施、运输装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以降低“新三样”的社会物流成本,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顺畅。
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提速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还强调了健全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的重要性。方案中提出了构建现代物流与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支持相关城市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的协同发展路径。
陆成云副解释道,建设物流枢纽经济区的关键在于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一个物流枢纽应提供何种服务,其周边应布局何种产业,这两者的高度匹配需要整体策划、融合发展与一体推进。这样不仅能够形成以供应链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还能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来实现降低物流成本。
各地推新举措提升运输时效
围绕行动方案中明确的方向,多个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在多式联运体系、直达货运班列、物流数据开放互联等方面均有所动作,积极探索降低物流成本的新途径。
例如,淮安港与全球头部航运企业合作,打通内河支线与远洋干线,为进出口企业开辟高效便捷的物流新通道。湖南株洲则通过定时定点开行的“湘粤非”班列,打造高效稳定的直达货运班列。在山东淄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通过实时分析物流数据,精准锁定货车的装载地点与时间。
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和精细化运营,各地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运输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