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有意深入科研领域,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必须跨越统计学这槛。特别是在临床研究中,统计学堪称研究的灵魂。为了提升SCI论文的发表几率,深入学习更高级的统计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已经探讨了科研基础知识和SCI论文的写作与投稿方法,接下来的内容将专注于临床研究的核心统计学知识。孙医生工作室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统计学的奥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学习统计学,首要任务是掌握其基本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我们的第一讲将介绍统计学的相关基础概念。
一、样本与总体
总体是根据观察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它们共享某种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能拥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包括有限个观察单位,即有限总体;或者其观察单位个数是无限的或难以精确计数的,即无限总体。
样本则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观察单位的实测值集合。
科学研究通常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特征。具体做法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抽样。对这些样本进行深入观察与测量以获取数据,然后利用统计知识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总体的规律。
二、变异与同质
同质是指统计学中具有相同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对象。观察单位可以是个人、地点、动物或生物样品等。它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和资料整理分析的前提。
尽管性质相同的事物在观察同一指标时,由于个体差异,测量结果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被称为变异。
同质即观察单位受到的影响相同,而变异则是在同质基础上的个体差异。
统计分析的目的在于在同质基础上研究变异,找出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以便对同类事物进行估计和预测,从而指导实际工作。
三、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通常是未知的,用希腊字母表示,如总体均数μ和总体率π等。
统计量则是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出的指标,常用拉丁字母表示,如样本均数χ和样本率等。
当样本对总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时,样本的统计量与总体的参数会较为接近。
四、变量与资料
确定总体后,研究者需观察或测量每个观察单位的特征或属性,这被称为变量。变量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
变量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类型。定性资料又称为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而定量资料则是定量的变量值,表现为度量衡单位。
定量资料还可细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五、频率与概率
频率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有限次试验时,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次数的比值。它是变化的数值,随样本变化而改变。
而概率则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是一个定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逐渐接近概率。
习惯上将概率小于或等于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视为可能不发生。
六、误差的分类
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和非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包括抽样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
非随机误差又分为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可能由设计人员、调查者或调查对象引起,也可能由于考虑不当、汇总计算错误等造成。过失误差则是错误,应尽量避免。
学习资源推荐:
- 《临床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和图形表达实例详解》
- 答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