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汽车类文章的浏览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内燃机时代或将告一段落,新能源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查看当前的汽车销售排行榜,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新能源车型的强劲反击。从微型车到中大型车,再到紧凑型SUV和各类SUV,几乎在各大车型类别中,新能源的身影已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小型车及中型车市场中,比如宏光mini EV、比亚迪海豚、特斯拉Model 3以及比亚迪汉等热门车型。尽管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中,如轩逸、朗逸和卡罗拉等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大部分轿车领域已被新能源产品占领。
不难发现,那些仅依赖内燃机作为驱动的车型,在市场中的存在感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混动、增程式以及纯电车型的崛起。就驾驶体验而言,电机驱动与内燃机驱动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电机驱动在驾驶体验上具有显著优势。即便是再出色的变速箱和动力匹配,也难以与电机驱动的平顺性和响应性相提并论。电动车型不仅噪音更低,而且能源成本也更为低廉。
从能耗效率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内燃机的热效率大约在40%左右,即使采用先进的压燃技术,效率也仅能提升至50%。相比之下,电机的效率普遍较高,特别是永磁同步电机,其效率常在90%以上,最高可达97%。
在日常市区行驶中,内燃机往往处于低效工作状态,其热效率甚至不到20%,特别是在拥堵的交通情况下。电机的工作效率却相对稳定,几乎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电机的高效性是内燃机无法比拟的。有人或许会综合考虑电机以外的因素,如发电、充电和电池放电的损耗。但若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也应将石油的开采、提炼、运输、存储和销售等环节纳入考量。
关于发电和电力传输的损耗,我国的数据显示大约60%的电力来自火力发电,其效率大约在40-45%之间。加上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充电桩的传输效率,从电能产生到使用,整体的能源利用率大约为27%左右。
计算下来,若以电机90%的效率来看,最终的能源利用效率为24.3%。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还有40%的电能来自风力、地热、核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这些能源的损耗几乎为零。
原油的提炼效率约为40%,其中大部分转化为汽油和柴油。即便燃机的热效率按最高计算为50%,除去其他环节的损耗,其最终的能源利用率也只有大约20%。
电能传输的成本在电网建设完成后显著降低,而且低谷期的电能可以有效利用。相反,石油的运输、存储和销售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这些都会反映在油价上。
虽然电动车面临诸多挑战,如电池安全问题、充电效率、低温性能以及充电设施的完善等,但这些问题大多与电池技术相关。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当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时,内燃机的时代终将结束。
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人们观点各异。有人质疑其真实性,有人坚决抵制电动汽车。然而无论态度如何,市场趋势都在推动着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