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几年前的皮鞋,尽管款式仍旧心仪,但由于鞋底已经,长时间穿下去鞋子磨损的程度都算得上尚新。这个现象让我想到了把它送去换鞋底的可能性。
我与修鞋师傅多次协商,说明了要换成更加舒适的鞋底,在她的建议下,我们最终决定不选用普通的坡跟底,而是继续保留原有的片底样式。这个选择更耗费工艺,也使得成本更高(已经相当于可以再买一双高质量的皮质鞋了)。
修鞋完成后,我拿回鞋时感觉不错,细节制作精细,与原先的鞋子几乎一模一样。但当我试穿时,却发现硬度的变化并不明显,让我觉得有些失望。用手掰了掰鞋底,的确是有一定的弯曲和弹性,但在走路时仍感到与换底前相差无几。在权衡之下,由于工艺方面无可挑剔,我便与修鞋台的姐聊了聊鞋底的硬度问题,并付了余款。
然而到家后试穿几次后,发现鞋子依旧如故,硬底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多走几步就脚疼难忍。这让我陷入了困惑,为何花费如此高昂的费用换鞋底后仍然无法穿着?回想起当时修鞋师傅的自信之言,我心中难免有些疑虑。
面对这个问题,我选择了重新沟通。虽然有些担心他们不承认责任,但我认为这毕竟关乎到自己的权益。当时为何没有坚持自己的感受而付了余款呢?如果再次换底又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精力。这双鞋子实在难以穿着,扔掉又感觉可惜……
时光如流水般过去了一两个月。在这期间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处理问题时习惯性的反应。我突然想到了这次的经历,我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思维都陷入了僵局:怨恨、不平、自责和无力感交织在一起。
我回想起以往的经历中,每当发生冲突时我往往不能及时地尊重并坚持自己的感受。似乎在金钱利益方面我总是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常常让自己陷入被动和郁闷的状态。
但这次我决定以不同的方式来面对和处理问题。我深呼吸、放松心情并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开始用更理性的态度去思考: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在付款时我曾添加了另一个工作人员的微信。回忆起这个信息后我迅速找到了他并决定再次尝试沟通。
我与工作人员平和地叙述了情况以及鞋子的问题所在。他解释说他们的鞋底是优质的且被其他顾客所认可的。我向他详细解释了我的感受和问题所在——尽管我对他们的工艺和技术感到满意但鞋底的硬度确实让我感到困扰。
等待了一会儿后我没有收到回复心生绝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主动联系了我询问穿着感受并要求我将鞋子送去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以改善鞋底的硬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