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翟炎冰医生,北京中医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
在生活水平提高与人口寿命延长的背景下,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使得认知障碍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议题。尽管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减退和思维反应变慢是自然现象,但过度的认知能力下降若影响到日常生活,可能预示着认知障碍的早期表现。对此,翟炎冰医生强调,早期发现和预防对老年人及其家庭至关重要。
认知障碍概述
认知障碍指的是大脑功能的退化,具体表现为记忆、思维和语言能力的下降。其中,轻度认知障碍(MCI)作为认知功能减退的早期阶段,虽然不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但若不加以重视,部分患者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更严重的认知问题,如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的早期信号
认知障碍的症状往往逐渐显现,且不易被察觉。以下是一些可能提示认知能力减退的早期信号:
- 记忆力尤其是短期记忆的衰退,如忘记刚发生的事情或频繁重复提问。
- 语言沟通困难,如找不到合适的词或使用不准确的词汇。
- 判断力下降,决策迟缓,容易受骗或不理智判断。
- 方向感知变差,如在熟悉环境中迷路或对时间日期感知不准确。
- 情绪波动较大,包括焦虑、抑郁及不符合平时性格的行为。
若家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风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虽然衰老带来的认知能力减退是自然现象,但某些风险因素可加速这一过程。翟炎冰医生提醒,慢性疾病、心血管健康问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健康问题都可能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
为此,他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认知障碍:
- 保持大脑活跃,如阅读、学习新知识、玩智力游戏等。
- 保持社交互动,与家人朋友保持交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鱼类,减少红肉和高脂肪食品摄入。
- 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大脑良好供血。
- 定期体检并积极管理慢性疾病。
早期识别与干预的重要性
翟炎冰医生强调,认知障碍的进展往往缓慢,因此早期识别尤为重要。他指出,当家中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或判断力下降的情况时,不应简单归咎于“年纪大了”,而应及早进行检查。某些症状如抑郁或物副作用虽可能被误认为认知障碍,但实际上是可逆转的。
即使确诊为认知障碍,早期干预仍能帮助延缓病情进展,翟炎冰医生也提到了物、生活方式调整及一些中医外治方法在其中的作用。
审核/王嘉麟医生,北京中医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