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故障测试仪的主机作为粗略测量设备,其误差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因素一:仪器自身的测试误差。
该仪器采用25MHz晶体震荡器生成标准时基信号,其误差会反映在游标每格的移动上。当测试图形放大到最大时,每格游标代表3.2米的距离。此误差极小,通常可忽略不计。
因素二:电缆电波传输速度V引起的误差。
电缆的测试距离与电波传输速度紧密相关。传输速度V可能引起最大2%的相对误差。对于中短距离故障(千米以下),此误差通常满足粗略测量的要求。对于千米以上的远距离故障,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在测试前应校准被测电缆的长度和电波传输速度。
因素三:测试波形定位时的误差。
当故障点接近测试点时,密集的测试波形反射和严重的畸变可能导致较大的相对误差。可以采用多波累加法进行判断。而当故障点距离测试点较远时,回波在电缆中反射可能造成波形衰减和轻微畸变,为准确定位带来困难。
因素四:放电不充分导致的离散误差。
在测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离散现象,即每次冲击和采样得到的读数略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故障点放电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通常情况下,提高冲击电压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因素五:地下电缆实际距离与地面距离的测量误差。
使用主机测试电缆故障时,得到的距离数字是电缆故障点到测试端的实际电缆长度。由于地上丈量时难以估算电缆的余留和弯曲等因素,因此可能产生较大误差。这是整个测试过程中主要的误差来源。
关于电缆故障测试仪的使用,首先要明确故障的性质。对于低阻或开路、短路故障,选择低压脉冲法;而对于高阻故障,则需使用高压闪络法。简单来说,首先尝试使用低压脉冲法,只有当其无法解决问题时,才考虑使用高压闪络法。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使高压发生器使用的市电与测试仪器所用的市电分开,避免使用同一相电源,以防止高压反流影响测试和安全。
- 应严格按照要求连接地线,否则可能会损坏仪器和测试设备。
- 关于闪络法测试接线,需确保高压发生设备的地线和追踪仪的地线与电缆的铅包地线直接相连,以确保测试安全并防止仪器过压损坏。
- 在加压测试电缆时,必须考虑被测电缆的电压等级,不得使用超过标准的电压。
- 每次使用前,需核查水阻分压器R1、R2的阻值,以防取样电压过高而损害仪器。
以上就是关于电缆故障测试仪的详细介绍和使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