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竞争和垂直竞争_水平是左右还是上下

2025-01-0517:51:10创业资讯0

江苏省在有口皆碑的“散装江苏”之名声源远流长,背后就是这广受趣谈的“十三太保”——它的13个地级市共同组成的一道风景。

其美谈所在,恰恰是他们互相间的激烈竞争,犹如群雄逐鹿,谁也不愿落后半步。我则认为,这实为难得的繁荣景象。因为江苏及其麾下的13个地级市,经济繁荣,富庶之态尽显,每个城市都怀揣着不甘人后的雄心壮志。

在这十三地级市中,紧邻而居的苏州与无锡,同处太湖东岸的苏南地区。他们长达四十年的相互角逐,预示着未来更为广泛的竞争。他们的故事,就是苏州与无锡这对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

回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其中,“上海模式”、“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为三大典型。而苏州与无锡正是“苏南模式”的两大典范城市。

如今看似繁盛的“苏南模式”,在“上海模式”的衬托下,初露锋芒时便遭遇了诸多挑战。起初,“苏南模式”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方式展开,虽展现了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活力,但散兵游勇式的状态亦出其弊端。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苏南地区果断进行企业改制,提升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建设多种形式的经济开发区,结合各种优惠的税收、土地和财政,积极吸引先进技术和外部资本的注入。这样的调整,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发区模式”。

苏州与无锡,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彼此相邻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两城辖区常有变动。两城长期争夺“吴文化”的核心城市地位。在经济产值的竞赛中,无锡曾在1995年前领先苏州。但自新加坡工业园落户苏州后,苏州的经济实力开始迅速崛起,最终实现了对无锡的反超。

至2020年,苏州的GDP总量已达20170.5,是无锡的1.6倍之多。苏州不仅成为了全国第六个GDP突破2万大关的城市,更是唯一一个达到此成就的普通地级市。在产业布局上,两城各有特色。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均受到上海的影响,苏州与无锡亦不例外。其中,苏州因距离上海更近而受益良多。长三角各城市在接受上海的经济扩散与分工中,既有垂直式的互补分工,也存在水平式的竞争分工。

长三角经济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国际产业转移的时期;第二阶段是长三角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高峰期;第三阶段则是加入世贸后,长江三角洲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再度加快。

在这大环境的影响下,苏州与无锡作为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自然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尤其是苏州,因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城市。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两城不仅承接转移产业,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王牌产业和核心产业。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