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品味一篇文章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发出“此文真妙”的赞叹。那么,是什么让这篇文章如此吸引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们常常认为,无法明确指出文章妙在哪里,或许这并非能力问题,更多的是技巧和方法的体现。
一、缺乏深度思考的习惯。长辈常我们,读书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是要勤于思考和总结。要能身临其境,心游书海,用发散性、延伸性、拓展性的思维去理解书中的观点。若我们缺乏对文章问题、观点、矛盾、结论的辩证思考,缺乏主动怀疑和带着疑问读书的自主意识,就难以洞察文章的深意。
二、缺乏分析判断的技巧。有人虽能年读五百本书,但若没有运用如思维导图、撰写书评等高效的读书方法,那么他们的阅读仍然难以说是有质量的。有效的阅读经验和高能的阅读技巧是识别文章质量高低的钥匙。我们之所以难以解析文章的妙处,往往是因为缺乏这样的技巧。
三、知识储备的不足。在日常中,当听到别人说出我们未知的知识或观点时,我们常常会感叹其深邃与独到。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知识储备的不足。要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
要培养阅读和写作的高超技巧,是必要且有益的。
如何评判并解析文章的优劣呢?个人认为,需遵循由宏观至微观、由整体至局部的规律。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五观”的审视。
第一观:观文体类别
文章有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之分。如文学体裁包含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而文章体裁则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在阅读时,首先要判断其文体类别,再以其性质和特征为标准,评判其是否为佳作。
第二观:察文章章法
章法即文章的规矩与逻辑。文章脉络是否清晰往往决定了其价值与生命力。判断时,一看主线是否明朗;二看前后逻辑是否顺畅。
第三观:赏文章风格
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气息。欣赏文章时,要能感受其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第四观:析文章语法
阅读文章时,应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每一个词句的组合与运用。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一锤地敲打词汇搭配和语法运用的技巧。
第五观:品文章语汇
语汇的组合搭配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与美感。好的文章会运用各种词汇搭配和语法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在阅读时,要留意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词语和表述方法。
评判一篇文章还需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要有意识地寻找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特别之处,并尝试用相同的技巧来表述同样的意思或情境。长期坚持下去,定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