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产品经理这一职业的辉煌历程令人瞩目。得益于众多在互联网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前辈们,他们慷慨地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实践。
比如,《腾讯传》由吴先生撰写,其中详尽地记录了互联网行业的智慧与策略。
周鸿祎的《极致产品》和《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等作品,同样为产品经理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作为在互联网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职位,产品经理的角色被互联网界所定义。身为IT专业人士,我对这个新兴岗位充满好奇,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究竟应如何担当其职?
从《腾讯传》中我们了解到: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注重细节和追求产品极致是成功的关键。
而《极致产品》则强调了刚需、高频、痛点以及追求极致的重要性。
对于传统IT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互联网产品的理念与方法能否被有效地引入到传统的IT企业中?
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服务吸引客户,产品本身虽无直接价值,但作为吸引用户的工具,再通过广告、会员等模式实现盈利。这种模式通常以免费的方式吸引用户,最终目标是打造优秀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再通过成熟的商业模式实现变现。
相较之下,传统TOB、TOG企业的盈利模式多以商品形式直接销售产品为主。在这种模式下,用户期望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软件产品。
传统应用软件主要是以生产产品后对外销售为核心,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这与生产并销售电视等实体商品有相似之处。
尽管两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复用和优秀的设计来降低生产成本。
在传统的软件研发中,除了产品本身,项目的管理同样重要。项目自然离不开范围、成本、质量和进度的权衡。
在互联网产品中,范围灵活性高,质量和成本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快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是核心目标,而进度则越快越好,以抢占市场先机。市场进入的早晚并不决定用户量的多少,更多的是依赖于后续的产品功能和质量来增强用户的黏性。
在传统软件产品和项目中(这里的产品和项目概念有所交叉),很多情况下是先确定范围和价格再进行生产。在这种模式下,范围、销售额和进度都是相对固定的,而唯一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的便是产品的质量和功能。
有时即使产品满足了进度和客户范围的需求,用户对产品质量仍会有所评价。
产品质量对于商业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产品的极致性和易用性是吸引客户的关键因素。
要想在传统IT企业中打造出色的产品,我们需要从互联网产品经理那里学习极致产品的哲学,从传统制造业中学习市场定位和客户探索,从基建行业的项目管理中学习项目管理和进度控制。创建成功的商业软件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