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快闪店,想必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潮流”、“限定”、“打卡”等词汇。
自1999年Levis率先引入快闪店概念,至近年来的井喷式发展,这种注重互动体验、体现品牌特质且试错成本低的新零售模式,已经受到了众多品牌的青睐。《快闪店行业》指出,2020年快闪店行业的交易额规模已达3200亿币,全国快闪店落地数量约达960万场次。预计到2025年,快闪店行业的整体规模将突破8000亿大关。
1.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展,消费者“浏览多购买少”的现象导致传统零售门店的价值逐渐下降。快闪店兼具渠道与媒体双重属性,其高进店率、高购买率及高传播率使其能够以低廉的成本覆盖多个城市、多种场景的目标人群。
2. 当前线上流量的增长速度已趋缓,各行业平均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在2015年后,获取单个C端线上用户的成本已突破200元大关。相反,快闪店的获客成本仍保持在100元以内,尤其销售型快闪店能实现3至5倍的ROI,成为了品牌实现线下用户增长的新通道。
3. 不同于传统门店即来即走的消费模式,快闪店围绕新奇与体验进行深度表达,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参与感。
快闪店根据营销目的可分为四种类型:曝光型、获客型、销售型及试水型。品牌通过精准选址,圈定目标用户,并结合创意设计进行“精准打击”,在短时间内制造声量,引爆市场。
例如,爱奇艺的“7.1小时”快闪店,巧妙利用谐音,将活动时间限定在7.1小时内。该快闪店以“娱乐储蓄”为核心概念,设立了美妆、旅行、美食、音乐四大体验区,通过游戏互动将爱奇艺会员的权益传递给消费者。
品牌通过构建多元化、互动性强的快闪店体验空间,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结合线上线下渠道整合,快闪店作为品牌的“门面”,将消费者引流至线上平台。
例如,新消费品牌钟薛高通过举办各类快闪活动降低消费者尝试的门槛,如参与店内分享朋友圈活动即可获得雪糕试吃。其线上旗舰店提供满减券等优惠,进一步促进了线上平台的交易量。
品牌利用快闪店的限时性制造“饥饿营销”的氛围,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服饰特卖”型快闪店在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商品卖完即止,促进了品牌的库存消化。
无论是开拓新渠道、推广新产品、寻找新客群还是测试新市场,快闪店始终以“新”为出发点,旨在建立低成本、高性价比的市场验证反馈机制。
以美妆品牌雅诗兰黛为例,为推广其“打斑弹精华”新品,在全国购物中心内设立了“专研打斑所”快闪店,提品试用,以获取用户的真实反馈。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线上零售额持续增长,但消费品零售总额仍有约70%来自线下。这表明线下空间仍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不可或缺的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