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搅拌桩施工工艺的流程图详见附件。
1. 工艺要点
1.1 浆液制备
在开始制备水泥浆液前,必须对测量设备如流量计、压力表等进行校准。按照设计要求严格配制泥浆,搅拌时间应大于3分钟,不超过2小时。采用两次搅拌法,随制随用,并且在施工前应通过试搅,确认浆液搅拌均匀且无离析现象。
1.2 喷浆下沉
当搅拌桩机钻杆下沉到设计桩顶标高时,启动灰浆泵。纯水泥浆到达搅拌头后,以不超过0.4m/min的速度下沉搅拌头,边注浆、边搅拌、边下沉,使水泥浆与地基土充分混合。通过标记的桩长,当达到桩底设计标高时,应在桩底部分持续搅拌注浆至少3分钟或桩底以上1米处重复搅拌。
1.3 喷浆提升
提升速度应控制在1.0m/min以内,泵送必须连续。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操作钻掘搅拌机。在钻杆下沉和提升过程中都应注入水泥浆液。
2. 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2.1 浆液拌制
开钻前对拌浆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控制在1.5左右,水泥掺入量为20%。注浆压力维持在0.3Mpa至0.8Mpa之间。浆液搅拌时间及使用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2 搅拌提升
在喷浆的边旋转搅拌钻头,按规定的速度提升。泵送必须连续,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的速度。
2.3 过程监控
出现异常情况如无法达到设计深度,应及时上报并采取补救措施。遇到地面沟或地下管线无法按设计走向施工时,与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桩,确保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水泥的要求、浆液的流动性、不离析性、供浆的连续性、水灰比、搅拌速度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控制措施。
3. 质量控制及问题预防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计量记录,评定成桩质量。对于不合格的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桩或其他处理措施。
定期检查机械的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程度,对钻头直径磨损情况进行复核检查。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环境保护,对废弃的水泥和溢出的浆液进行回收处理。
4. 质量标准和安全风险控制
4.1 质量标准
明确搅拌桩的桩位偏差、桩径偏差、桩体垂直度偏差等标准。
4.2 安全风险控制
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如突然断电等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方案。
全体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定,设置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及防护措施。
5. 施工记录与文档管理
施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项参数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浆液搅拌记录、喷浆提升记录、异常情况记录等。
定期对施工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三轴搅拌桩施工参数表及施工过程图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