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时常在小学阶段感叹:“数学怎么这么难?”而升入初中后,数学的难度进一步跃升。有时甚至感觉仅是短暂的“捡笔”时光,学生便发现自己听不懂老师的授课内容了。这种感受,对于那些对理科不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科倾向逐渐显现。家长们常常对此感到担忧,尤其是当他们觉得孩子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不尽如人意时。他们认为这两门学科成绩不佳难以弥补。但实际上,初中阶段最为棘手的并非是这两门课。
进入初中后,学生所学科目增多,新的学习生活开始得让人措手不及。对于新科目,初始的学习态度对后续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初一阶段虽然相对平稳,但当化学和物理加入学习行列时,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物理和数学的难度常被大家所提及,一旦学生在这些科目上出现偏科现象,家长便坐立不安。尤其是高数学作为必考科目,以及众多家长希望孩子选择理科以增加大学专业的选择范围,更是让偏科问题成为家长心中的痛点。
家长们想尽办法为孩子补课,但双减下,这种方式受到限制。这时,一位资深班的话让人深思:物理数学偏科还不是最难以补救的。
作为高考必考科目的英语,若在初中阶段出现偏科,学生的分数差距会逐渐显现。英语学习注重词汇量的积累,而背单词常常是学生们的挑战。
英语学习有时依赖于学生的语感,这使那些在面对英语阅读时逐词翻译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如果这门课程出现偏科现象,短时间内想要提升是非常困难的。
尽管英语学科被认为难学却不够实用,家长对此有所诟病。尽管有传言称英语的主科地位可能被取消,但目前尚未得到证实。学生不应轻易放弃英语的学习。
大多数学生的偏科现象,笔者认为是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而导致的。学生心态上对英语产生抗拒,加之词汇量不足,导致在做题时频繁受挫,从而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弱。
虽然初中生已过了对新科目培养兴趣的阶段,但若有兴趣驱动而非仅为了成绩拼搏,或许能减轻学习压力。家长在平时的交流中也要注意措辞,避免给学生制造过多的学习压力。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做题体系。虽然理科思维很重要,但并非全靠天赋。许多同学是通过后天学习培养了解题思维的。勤加练习、理论思考和题意引申是提升的关键。
文科学习需要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近年来文科题型更加灵活,若只靠记忆而不思考,容易导致思维定式,使分数无法提升。学生需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思路、避免分心。
若想解决偏科问题,学生和家长需共同努力。家长要保持稳定的心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弥补不足。学生则需坚定目标、逐个题型进行攻克以建立自信心。如此,他们在升入高中后的学习将更为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