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了社会热议。不少读者认为,这篇作文的词汇堆砌和语意隐晦,不应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从某种程度上讲,公众的质疑并非全无道理。文学领域中虽有一贯的传统,即容纳独特的风格和生僻词汇,但我在此以为,阅卷老师赋予该文满分并无不妥。尽管其中表现出的隐晦性质令人不甚易懂,但它不代表可以。
譬如,在赏析对联时,确实有人喜欢以古典和深奥的词汇作为艺术追求。这样的表达虽然让人感觉高深莫测,但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却如般难以理解。如同只被赞誉而不被真心喜欢一样,这种深奥的文风也难以真正深入人心。
相反地,有些对联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呈现,却能让人心生共鸣,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这种朴实无华的文字能够切中人心,流露出真实的生活和感彩。
以下这些例子恰好展现了两种不同文风的魅力:
第一组对联的趣味之处:一枝独放的玫瑰之香;两个平凡的粪桶之实。
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位在花园中赏花,她摘下一朵玫瑰,沉醉于其芬芳之中。这时,一个挑粪的长工经过。不由得掩住口鼻,表达对粪臭的不悦。虽然她并未直言其词,但含义明显:高雅的玫瑰与低贱的粪臭形成了鲜明对比。
长工听闻此言后却反唇相讥:“两个臭粪桶!”此言虽粗俗,但在情境中却显得尤为贴切和犀利。这不禁让人思考: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
第二组对联反映了:为民着想者自得其宽恕;贪婪搜刮者将为人所弃。
这一副对联为一位明代的知府所题。它告诉我们者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与民为善才能获得百姓的爱戴和幸福安康;反之枉法则必然会被民众唾弃,世风如斯皆出于。
第三组对联直击之弊:大老爷贪得无厌;小百姓生活困苦。
古代一位知县无度,常以各种名义要求百姓献礼。在一个特别的生日庆典上,一个外来的秀才为了代表民众的不满和无奈撰写了这一副辛辣的讽刺对联。通过尖锐的文字将的贪婪和百姓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第四组对联鞭笞无情剥削:狠心至极将令天道失望;人非如此亦让大地悲怆。
这是一对极具震撼性的对联。不道以至于死后都难免于民间人们的愤怒和不满。这不仅是百姓对的和抗议也是对不公社会的强烈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