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收获”与“舍弃”
——卞之思
“收获”意味着得到,“舍弃”则代表失去,然而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却需要深刻的体悟。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面对各种情况或经历不同的时间段后,都需要对这两个词进行深度的反思。在行动之前,人们会思考如何以最小的“舍弃”换取最大的“收获”,甚至有人期望只“得”不“失”。而在事后,人们会总结“舍弃”是否大于“收获”或“收获”是否大于“舍弃”。最终,我们发现“收获”与“舍弃”总是相互依存,一方存在则另一方也随之存在,一方消失则另一方也随之消失。
无论是“收获”还是“舍弃”,何者更为重要?显然,“收获”往往伴随着“舍弃”,“舍弃”则是为了更好的“收获”。过于执着于不“舍弃”往往无法获得真正的“收获”,而不去“收获”则会自然而然地继续“舍弃”。这是无法避免的道理。
就如物理学中的力与反作用力、正负电、阴阳相生相克一样,得失的平衡同样存在于人生中。当我们在寻求“收获”时,应先思考需要“舍弃”什么;而当我们面临“舍弃”时,则应思考所追求的“收获”是什么。
人生来就有所“收获”,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所“舍弃”。那些能够保持自我,不因外物之失而失去自我的人,将会有更多的机会。那些从未有过任何“舍弃”的人,却可能因迷失自我而最终失去一切。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去自我。
只有从未拥有过的东西,才永远不会失去。一旦有所收获,就必然有所舍弃。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得失的轮回。在这个得失的世界中,即使再怎么努力追求收获,也难免会有所失去。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每一次的失去都可能为下次的收获打下基础。
人生就是一个复杂的循环,“收获”中藏有“舍弃”,“舍弃”中也含有“收获”。要掌握选择之道,就应顺应自然,“收获”应有的收获,“舍弃”该舍弃的。如能摆脱对得失的执念,做到无论收获与否都能保持愉悦和舒心,那便是真正理解了得失的真谛。
若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收获”则欣然接受,“舍弃”则坦然面对。如此这般,方能不被得失所累。
得之我幸,“舍弃”非我所愿。不刻意追求收获,也不为失去而懊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淡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