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在智能化制造领域的快速推进,智能制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日益显著。我国将智能制造定为《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该规划中强调,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核心,更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路径。
智能制造已然成为国际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的焦点。从自动化、自动化生产单元到无人车间等话题,均反映了各国对智能制造的重视。需注意,虽然自动化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并不等同。
自动化主要描述的是机器设备或系统在无人工或少量人工参与的情况下,按照预设要求自动执行任务的过程。而智能制造则更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制造,它基于现代传感、网络、自动化和拟人化智能等技术,实现设计、制造和装备的智能化。
从我国制造业的角度来看,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过去以批量生产为主的自动化逐渐转向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时代的产品更新换代迅速,批量小且个性化定制需求增加,这要求生产更加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加大。需要借助一系列先进技术如传感、测试、信息、数控、数据库、数据采集与处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来应对这些挑战。
在技术层面,过去的自动化生产倾向于固定生产“边界”,通过抑制干扰来保证质量和效率。而智能制造则更强调应对干扰的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生产干扰和资源浪费。这有助于简化生产管理和提高效率。智能制造还能促进创新主体间的互动、产品的迭代、模式的变革以及用户的参与,进而激发社会活力、缩短技术商业化周期。
当前,我国正着重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智能制造不仅仅是装备的智能化,还贯穿于工业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全过程。这包括不仅限于装备的智能制造服务。实现制造生产的智能化不仅能推动企业互联网升级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还能结合现有科技,推动智能生产制造的实施,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体而言,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我们将见证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制造业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