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台州的温岭地区,有一种独特的方言小吃,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泡虾”。在乡野的松门等地,它通常被称为“油鼓”。这得益于温岭靠临东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海鲜资源丰富,曾经的鱼虾如今以咸菜价售卖。温岭早期的“泡虾”是以虾等海鲜为主要馅料制成的。
实际上,“泡虾”并非真正的虾,而是用小麦粉精心制作而成。将小麦粉与水混合搅拌成稠糊状,再混入已经调味好的肉末作为内馅。将这一切包裹好后,投入沸腾的油中炸至金,便可食用。每当我走到菜市场或者小吃街,只要闻到那股金黄香脆、诱人至极的香味,我就知道“泡虾”来了。
当“泡虾”夹在食饼筒中时,它被称为“油鼓”。一口咬下,那从未有过的香味便飘然而至,沁入心脾。台州特有的“泡虾”,松脆喷香、美味可口。不知您是否品尝过这一地道的美食?
“泡虾”的制作过程讲究技艺与经验。一般先以面粉与水混合搅拌成粉浆,然后在大的竹片或油勺上摊开薄薄的粉浆片。在上面加入肉末、鸡蛋、葱花以及盐等调料,再覆盖一层粉浆。放入热油中炸制,待其自然与油勺或竹片分离后,便可在油锅中自由翻腾。熟透后,它变得金黄诱人,周围的小孩闻到那香喷喷的味道,往往会垂涎三尺。火候的掌握是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火候的把控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因为火候过导致其变得焦硬,影响口感。真正的高手往往在火候的把控上展现出他们的绝活。炸制完成后,“泡虾”看起来像一个被油浸透的金面袋,因此乡人形象地称其为“油鼓”。用纸包好即可食用,其松脆的口感和美味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无论是直接食用“泡虾”,还是将其放入食饼筒中,它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外层的面团嫩滑而内里的“泡虾”则脆脆的。咬一口,从嫩到脆再到嫩的循环让人欲罢不能。即使加入其他菜肴,也难以匹敌“泡虾”那独一无二的香气。那种味道,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爽”!而“泡虾”的美味程度与其炸制时间息息相关。时间过长则会变得焦硬,时间过短则会过于软糯。炸制“泡虾”需要技巧和经验的结合。小时候,为了换取一小块“泡虾”,我甚至不惜拿出珍藏的“10张花纸板”。家里孩子多的,常常会为分食“泡虾”而发生争执。每逢有社戏的日子,庙旁总会有小贩售卖“泡虾”,看戏时捧着一个“泡虾”吃,满载着童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