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固有的轨迹,思维亦然。所谓思维惯性,即在过往的经验与习惯的引导下,我们以相对固定的思考方式和规律去面对所遇到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索一则经典的“跳蚤实验”案例。
在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跳蚤放置在一米高的玻璃瓶内,它轻易地跃出了瓶外。当研究人员再次将跳蚤置于同一玻璃瓶,但在瓶口加设了一块玻璃板时,跳蚤每次尝试跳跃都会撞击到玻璃板上。经过多次的尝试和“碰壁”,跳蚤逐渐降低了跳跃的高度,直至不再撞击玻璃板。随后,当研究人员移除玻璃板时,跳蚤虽仍在不停地跳跃,但再也无法跳出玻璃瓶了。这便是典型的思维惯性现象。
在思维领域,这种惯性同样存在。就如物理学中物体具有的天然特性——惯性一般,我们的思维也存在着天然的惯性。即便是被公认为聪明的人,也难以避免。
让我们回顾一下心算大师伯特·卡米洛的故事。他拥有极快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但一次表演中却因过于依赖惯常的思维方式而未能答对题目。越聪明的人往往越自以为是,他们总以为能够猜到别人的用意,而忽视了一些可能并不显而易见的细节。这也恰恰体现了人们思维的惯性特点。
不仅是个人思维的惯性需要被认识和应对,我们还需要警惕他人的思维惯性对我们的影响。例如“狼来了”的故事中,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这只是个恶作剧,而忽视了可能存在的真实危险。他人的思维惯性并非全然无益。有时,我们也可以巧妙地利用他人的思维惯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在某个发动机销售的案例中,一名销售人员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机智的对话成功突破了客户的拒绝思维惯性。在对话中,他以提问的方式让客户参与其中并分享了相关知识来应对他们之前的“委婉拒绝”。最终,他不仅解决了客户的问题还赢得了更多的订单。
要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并利用他人的思维惯性需要勤于思考、深入思考并学会逆向思维。在面对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是打破思维惯性的关键所在。在商业领域中也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如那位在边陲小镇上开店的通过观察并利用小镇的商机成功创业并带动了整个小镇的繁荣;又如那位销售人员利用客户的思维惯性成功推销了自己的产品并赢得了更多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