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用权益法和成本法_会计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2025-01-0800:44:51创业资讯1

在会计学领域,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可谓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会计同仁都对如何正确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感到有些许困惑。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两种方法的会计处理。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成本法的应用场景主要针对那些我们能够形成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这里的“控制”包括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两种情况。

1. 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是根据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原则来确认的,它是我们进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关键金额。

2.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发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我们需要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并相应地进行会计分录。借记“应收股利”,贷记“投资收益”。

3. 确认减值损失

如果长期股权投资出现减值迹象,我们需要确认减值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接着,我们来看看权益法的适用情况。权益法主要用于对联营和合营企业的投资处理。

1. 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1)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或小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我们需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具体来说...

(续)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将差额确认为商誉或进行相应的营业外收入处理。

2. 投资损益的确认

当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净损失时,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3-5. 其他相关处理

包括处理现金股利或利润、其他综合收益以及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会计分录,这些处理方式与成本法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6. 确认减值损失

与成本法相同,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出现减值时,也需要确认减值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会计学的精髓在于积累和细节的把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正是我们学习和掌握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最好写照。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