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之中,空调已然成为人们避暑降得力助手。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预测,至2050年,全球建筑物内空调数量将由2018年的16亿台激增至56亿台。为了实现更绿色高效的供冷方式,阿联酋、新加坡和德国正积极推动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的发展,将其视为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及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举措。
阿联酋:技术创新引领区域制冷发展
在阿联酋的迪拜,气温时常超过40摄氏度。在购物中心或办公大楼内,舒适的冷气环境让人倍感清凉。这得益于区域集中供冷系统,通过专用管道将冷水输送到各建筑物中。由于阿联酋高温环境下的供冷需求量大,区域集中供冷成为公用设施的主要供冷方式。
阿联酋在区域供冷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据阿布扎比能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供冷系统相比,区域集中供冷在能源消耗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阿联酋致力于发展区域供冷,以减少水资源和能源消耗。如今,阿联酋的制冷系统已为众多建筑提供服务,区域供冷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该国贡献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果。
新加坡:绿色供冷助力节能减排
在新加坡的滨海湾地区,一座大型地下制冷厂正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为周边建筑提供稳定的冷却水。这座制冷厂是滨海湾区域供冷系统的一部分,由新加坡能源集团负责设计、建造和运营。
新加坡积极推广区域供冷系统,以实现绿色供冷。滨海湾区域供冷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为该地区节省了大量能源,还释放了大量机房空间。该国还计划将区域供冷系统应用于更多地区和建筑类型,如组屋区等。
德国:生态型区域供冷模式的探索
德国正积极探索生态型区域供冷模式。慕尼黑市正在建设大型区域供冷中心,利用地下水、河流等自然冷水源和地热能源进行制冷。
在德国,制冷和制热技术正被结合使用,以提高能源效率。例如,在慕尼黑的新电动巴士车库中,区域供冷设施的地下水不仅用于冷却充电装置和服务器机房,其产生的废热还用于为附近的公寓供暖。
德国还积极推动跨领域合作,以推动绿色制冷可持续发展。
全球多国正积极发展区域集中供冷系统,旨在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供冷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有助于推动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能源转型方面的努力。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